格林伍德指出,中国目前面临的许多挑战主要源自于亚洲金融危机以后经济的迅速重工业化,当时重工业投资呈爆炸式增长,而大部分重工业企业均属于资能源和污染密集型。
种种迹象显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之路将漫长而艰难。
“主观上讲,调整难,源于地方政府对GDP的崇拜,源于片面的政绩观。”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说,“客观上讲,各国经济发展必定经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不同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可能逾越现有的发展阶段,调结构需要一个过程。”
参与“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不少专家都建议,未来五年中国应弱化经济增长指标。李京文在一份关于十二五的政策建议中提出,中国不宜再把GDP增长目标列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也不宜将GDP增长目标作为地方政策的目标和干部考核的唯一依据。
另外,国际经验表明,大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支撑。扩大内需无疑将成为“十二五”期间中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
此外,在全球注重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十二五”规划将强调走“绿色发展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日前指出,“十二五”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中包括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五年中国还应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格林伍德说,尽管制造业在未来几年内仍将是重要行业,但中国经济一大新的增长点将是配套服务业,如银行、保险、职业技术教育和卫生保健等行业。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