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股市上,不管是大盘暴涨还是下跌,有一个板块的个股始终是“红旗飘飘”,那就是专业生产锂电池的上市公司。披着“新能源产业”的靓丽华装,打着“有锂就是有理”的旗帜,不管业绩是否诱人,股价却是如同打了“鸡血针”似的忽忽往上蹿,让没能踩上“锂电池”这趟赢利快车的投资者懊悔不迭。
在锂电池公司股价暴涨赚尽投资者眼球之时,也有很多投资者对a其赢利前景并不十分看好,认为该行业目前还处于诸侯混战阶段,锂电池的核心生产工艺技术还没有充分掌握在生产企业手中,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评估。如果这只是一些投资者的看法也就罢了,问题是专业生产锂电池的上市公司自己也开始尝到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苦头。
9月28日,深圳市德赛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持股75% 的子公司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因产品质量问题,遭遇客户宝时得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暂停支付约4000万元的应付货款。公告显示,蓝微电子接到客户宝时得通知称,销往美国市场的园林工具(电池包型号BB28B0)在户外高温环境下,出现工作时间大幅下降的不良现象。公告称,由于目前该产品已经出现了较大比例的投诉和客户退货情况,宝时得要求蓝微电子暂停以上方案的电池包的生产和交货,并建议立刻共同组织第三方论证,分析不良现象形成的原因。而在界定责任工作完成之前,宝时得将暂停支付该型号电池包应付货款约4000万元人民币。
突如其来的“质量门”事件让今年以来一直活得比较滋润正准备大捞一把的德赛电池面临着极为尴尬的境地。因为就在前不久公布的中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赛电池中期业绩大涨243%,并扭亏为盈实现了 2270.89万元的净利润,该公司将业绩增长归结为电动汽车BMS业务装车数量、销售金额和客户数量均实现300%以上增长等因素。该公司当时还预计1 至9月净利润为3694万至4515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27元至 0.33元。如果德赛电池所属的子公司在此次“质量门”事件中被认定有问题的话,对德赛电池业绩的影响可想而知。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