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报告的执笔人黄窻认为,基金经理在追涨杀跌中,体现出“高点重仓,低点轻仓”的规律,基金平均仓位屡屡成为反向指标,表明基金经理择时能力极差。在连续跟踪了基金平均仓位的变化与大盘走势变化之后,可以得出结论,总体上大盘走强,基金仓位随之上升;大盘走弱,基金仓位也跟着下调。
对此,记者将问题抛向基金公司,一家大型基金公司高管表示,从全球基金行业来看,既能“选股”又能“择时”的基金经理凤毛麟角,国内和国外基金都重在选股能力,而对择时能力,则是“可遇不可求”,说百里挑一也不为过。
记者询问这是否意味着承认基金经理不具备择时能力时,这位高管反问记者,如果一个人既有较强的选股能力,又有良好的择时能力,可以说是“通吃”资本市场,这样的人何必为公募基金打工?自己去炒股早就身家过亿了。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尽管基民对基金经理充满期望,但基金经理毕竟不是神,对股票市场不可能未卜先知。对国内外的基金经理来说,考核基金表现的标准主要是一个,那就是业绩基准。每一年只要跑赢业绩基准,就算过关。从国内看,股票型基金业绩基准大多是指数,以2008年为例,上证综指全年大跌65.39%,如果基金跌幅小于65.39%,就算跑赢业绩基准。
“没人能够抵御系统性的下跌风险,更何况是最低仓位为60%的股票型基金呢!我们就是看空,也要保持60%的股票仓位,所以用是否亏损来衡量我们,显然是不公平的。用公募基金仓位来看择时能力,也不尽合理。 ”这位高管表示。
基民操作日渐成熟
在基金经理控制仓位的同时,基民也通过“申购和赎回”展现出择时能力。全景网《基金仓位与基民申赎变化观察报告》显示,基民正表现出不断成熟的过程。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