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话的指向之一,即是针对创业板被否企业成长性不足、持续盈利能力存疑的问题。
本报记者调查统计显示,创业板开板一年来,共出现的37家创业板被否企业中,有16家在持续盈利能力、成长性方面存疑,这也成为冲击创业板最常见的失败理由。
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6种。
其一,经营模式和所属行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家创业板被否公司——上海同济同捷即是因此被否的典型代表。
据本报记者调查了解,上海同济同捷被否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正是公司的经营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其持续盈利能力构成重大不利影响。
资料显示,汽车设计是上海同济同捷的主营业务之一,不过公司在2009年6月却通过增资扩股投资了从事跑车制造的吉林凌田汽车,其给出的理由是通过收购来完成研发成果-S11混合动力跑车的技术产业化。
不过来自发审委的意见则认为由于公司主营业务从跑车设计转至跑车制造和销售,导致了“经营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使得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同时,由于公司动用申请资产一半资金收购上述制造企业,在财务上也存在重大风险。
与上海同济同捷同病相怜的还有北京易讯无限。
据本报记者调查,这家主营业务为“移动互联网应用业务”——包括移动电子商务、手机游戏、移动增值服务业务的公司,或许正是倒在主营业务变更的问题上。
招股书显示,2007年、2008年及2009年,公司移动电子商务业务收入分别为220.53万元、2265.02万元和2098.38万元,手机游戏业务收入分别为1098.12万元,2052.16万元和12493.79万元。2009年,两者合计的营业收入已经占到主营收入的67.9%。
而在2007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8041万元,“唱主角”的是移动增值业务,仅这一块的营业收入就达到6722万元,彼时,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和手机游戏业务只占公司营业收入的16.40%。
也就是说,从2007年到2009年这三年时间里,北京易讯无限的主营业务由“移动增值业务”转变为了“手机游戏业务”。而这与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要求——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发行人应当主营业务突出——明显有冲突。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