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熟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一般是再分配环节的任务,政府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等手段对初次分配形成的过大差距进行矫正,以维护社会公平。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获得各自的报酬,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以免扭曲市场竞争关系。但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当一部分初次分配差距并不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除了要加强和改善再分配,还须从初次分配入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影响初次分配公平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不健全。很多资源价格不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害成本,这就导致极少数人不当得利,而大多数人利益受损,从而形成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并损害资源配置效率。再拿资金使用价格 利率来说,如果利率长期偏低,甚至出现负利率 储蓄存款利率低于物价上涨幅度,就不仅不利于节约资金、集约发展,而且会对收入分配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能够贷款的大多是企业和比较富有的人,而中低收入者一般只是存款以备不时之需,所以低利率是有利于富人、不利于中低收入者的。长期低利率还会使资金流向股市、房地产等领域,助长资产价格不正常上涨,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可见,完善资源以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价格形成机制,改变不合理的价格关系,不仅对于改善收入分配,而且对于提高经济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基础性意义。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