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分配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和垄断行业过度倾斜。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而企业利润特别是大型垄断企业的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者相对于资本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各地为了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对资本投资给予各种优惠,进一步加剧了收入分配向资本倾斜的局面。垄断不仅妨碍公平竞争、降低社会经济效率,而且成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根源。由强势资本和行业垄断所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仅靠收入再分配来调节显然难以治本,也难以奏效。这就需要通过改革财税体制和政绩考核机制,通过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在初次分配环节就形成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格局。
改善收入分配的一个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这就需要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以保证职工工资适时适度增长。但是,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制造企业来讲,由于利润已经相当微薄,给职工涨工资的空间实际上非常有限。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引导企业改进技术、工艺、产品,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移动。产业结构变化会带动就业结构变化,使高素质、高技能劳动的报酬大幅提高,这又会促使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获取更高收益。在这个“产业结构升级 就业结构变化 人力资本结构改善 收入分配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无疑是市场竞争机制,但也离不开产业发展规划、财政税收政策等的激励和引导。其中,对高技术人才予以个税减免、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税收优惠等手段,虽属于收入再分配范畴,但其作用的结果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初次分配的改善。
收入分配问题是投资与消费结构不合理、内外需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重大经济问题的根源,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和环节综合着力。其中,初次分配公平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基础。如果初次分配关系理顺了,各种生产要素都能依据自己的贡献得到公平合理的回报,那么,不仅总体分配公平程度而且社会经济效率都会极大提高。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