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民工工资上涨趋势仍会延续,甚至会强化。”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丁守海表示。
课题组认为,农民工工资上涨将带来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而农民工工资形成机制的变革,不仅将推动低端劳动力工资与正常劳动生产效率增速同步增长,也会带动中高端劳动力市场的劳资关系和工资形成机制改革。
“这有利于改变工资上涨严重滞后于国民收入上涨的局面,使中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课题组成员杨继东表示。
《报告》建议,政府要顺应工资形成机制变革趋势,积极推进工资形成机制变革的制度建设。而由于劳动剩余与工资上涨并存,政府对于就业仍需要适度干预。
杨瑞龙认为,在农民工工资水平大幅度上涨和农民工工资市场议价机制形成之后,政府应当将该机制变革向中高端劳动力市场引导,积极培育市场化工资形成机制,有意向地调整传统的劳资关系,加强初次分配改革中的各项制度建设。
不会引发中国制造危机
业内人士曾担忧,工资上涨将加大企业成本压力、压缩企业利润来源,从而影响企业投资;此外,工资过快上涨亦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
“课题组的研究结果显示,工资上涨的机遇大于挑战。”课题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朱戎说。
经过课题组测算,虽然工资上涨带来成本上涨的压力,但因为中国劳动力生产率水平持续提高,单位劳动力成本出现下降,因此单位劳动力成本压力并不会在近期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
而对于出口而言,非加工贸易出口品的生产受到工资上涨的影响较大,而加工贸易出口品的生产则受工资上涨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轮工资上涨对中国的出口产业影响不是很大,更不是致命的。”杨瑞龙表示。
《报告》认为,工资上涨不会对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形成根本冲击。而从中美贸易关系的角度看,中国对美国出口具有较为显著的互补性优势,中国外贸发展的外需基础稳固。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