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目共睹的是,在李开复这一年的创业历程中,这张成绩正是来自于他对前沿科技的准确把握、丰富的管理经验、深厚的产业关系、对业内人才的巨大感召力、国际化的视野和超强的沟通能力。当然,这也是创新工场获得包括柳传志、郭台铭、俞敏洪、陈士骏等多位大佬级人物在内的投资人青睐的原因。
其实,创新工场与传统的风险投资机构仍有区别。除了做“超级天使基金”之外,创新工场目前最重要的角色是 “孵化器”。 “我们有接近40位专业人才从招聘、财务、法务、商业推广等各方面扶持创业者。这种机制在VC界还没有。 ”李开复称之为“创新的风险投资模式”。
在缺乏天使投资文化的中国IT界,创新工场的“孵蛋”模式令业界瞩目。绝大多数的创业项目在得到创新工场的天使投资后,都只有六个月的孵化期,如果不能挺过随后的A轮市场融资,就可能面临解散的风险;如果挺过了,项目组就要告别母体,独立公司运作,而这才能算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创业是千里之行,孵化平台固然温暖、激情无限,但总要离开,最终会有多少人挺到最后,是很大的未知数。而作为投资母体的创新工场,则必须陪同这些创业者挺到最后,才能看到收益的曙光。
艰难探路遭受质疑
第一次当创业者,李开复也同样会遇到迷茫期。李开复说,在2009年9月创新工场成立时,主要是自己规划项目。最初4个月里,创新工场里并没有一个创业者,而是带着一批年轻的工程师在孵化项目。“又当教练员又当运动员”,李开复说搞得自己很疲惫。
经过最初的弯路之后,创新工场开始调整策略,重心放在寻找创业者上,向更纯粹的投资人角色转变。李开复称这样的模式“更有效率”。“如果回到一年前的今天,当时真的是单枪匹马、光杆司令,我一个人站在这里,但不是很心虚,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创业者是充满热情的,知道我一定会找到创业伙伴。 ”9月8日,李开复对记者透露当初创办创新工场时的心情。
这一年里,李开复和他的创新工场始终没有离开过公众的视线,无论是关注的还是质疑的。在创新工场一周岁庆生会上,李开复共介绍了 “点心”、“豌豆荚手机精灵”、“友盟”、“魔图精灵”、“行云”等五个“样板”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手机助手、手机照片处理和分享软件、社区网页游戏发行商等。据了解,这其中“点心”、“豌豆荚手机精灵”两个项目已经从创新毕业,并按照创新工场的规定,获得第一轮来自创新的千万元人民币投资。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