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怪现象:招商“指标化”、考核“提成化”、数字“浮夸化”等,一些地方甚至将招商纳入当地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考核指标。从结果看,这些招商招来了许多无证、污染型企业,毁了良田,破坏了生态,成了招“伤”。综观上述乱象,这是一些地方不讲科学发展、追求“唯GDP政绩”的旧思维仍在作怪。

地方政府招商乱象频现
招商被纳入县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考核指标
有人说,在江苏省沭阳,没有与招商引资无关的人,没有与招商引资无关的单位。在沭阳如火如荼的招商引资大潮中,公检法司等部门的身影依稀可见。7月12日,沭阳县招商引资工作总指挥部发出了《关于上半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情况的通报》,通报的附表二(《县直各单位上半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结果汇总表》)显示,共有62个县直单位列入考核,县纪委、组织部、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均赫然在册,其中法院和检察院认定的实绩均是暂未达标。
国家重点扶贫县“招商造假”:投资几百万项目吹成数亿元
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去年一般预算收入不足亿元,政府运转、工资发放等2/3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近两年来,在保定市“工业西进”战略的促动下,这里掀起了招商引资热潮,一个个“重点项目”蜂拥而至,一笔笔“巨额投资”纷至沓来。然而,在听起来令人振奋的“政绩”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数字造假。
责任编辑:cpr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