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普遍囤粮惜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粮食供给越是偏紧,农民越是捂着粮食不卖。今年6月以来新季早稻收购价格每百斤基本上为95元左右,局部地区还要高于此价,这超过了最低收购价每百斤93元,但这样的价格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预期,农民的惜售心理依然严重。
山东乐陵弭科农小麦研究所所长弭尚岭对记者说,现在我们这里小麦每公斤收购价为2.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0%,近10天内可能还会上涨。
弭尚岭分析认为,粮价上涨跟今年以来的旱灾与洪涝有关。现在农民普遍在囤粮,不愿出售,都要看到9月份秋粮收成情况后再说,如果收成好就抛售,收成不好就入库。“我们这里农民有一句话:‘粮食入库才算丰收’,农民们储藏的粮食吃两年没问题。现在卖粮的不是家里没有地方堆放粮食,就是急于用钱。”弭尚岭说。
弭尚岭作为研发五彩小麦的专家,也是地道的农民,20多年来他自学研发优质小麦,几乎倾家荡产,他对农民的习惯非常了解。
“现在小麦价格是一天一个价,每天涨一分钱,这情况是我从事粮食收购工作多年来第一次遇见。”江苏射阳县兴桥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李纯浒也发出这样的感叹。
应对世界粮价波动
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粮价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粮食问题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专家建议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特别要重视提高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粮食产量,大力推广优质粮种的种植。
河北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赵治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在育种方面已取得比较大的成效,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他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良种培育和推广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耕作水平,如果条件具备,可考虑在国外建农场,与别的国家搞农业联合开发,联合建粮仓,以提高粮食安全系数。
他说,在重大灾荒年份,一旦粮食出口大国禁止出口,一些缺粮国家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粮食,这会引起社会恐慌。当然,我国虽是世界粮食进口大国,但国内粮食生产与供应基本上还是比较稳定的。
赵治海号称“中国谷子之父”,他研究的谷子适合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种植,产量比普通农作物高出20%—30%,年产量可达到400—600公斤,目前已在河北以及其他三北地区广泛推广。
张家口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晓明也向记者表示,因灾害等因素导致粮荒,主要靠国家储备粮来调剂,而对于农民来说,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是关键,在不增加土地的情况下,这也是对社会的贡献。(本报记者 林春霞)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