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家
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不论高新区内外),其企业所得税可在三年内从25%减为15%。然而科技部一位不愿署名的官员表示: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以享受极为优惠的税收减免。(据《新世纪周刊》)
是否存在五成高新企业造假,单靠媒体很难验证这一事实,还需要主管部门公布更翔实的材料。但已经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建有高科技园区,无论京沪还是偏远县城,几乎每个园区都配有孵化器基地。真有这么多创新企业吗?恐怕未必,因为不少企业是冲着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等多方面政策偏向而来,有多少家“高科技企业”在真正从事高科技行业,尚待评估。
以房地产为核心的经济泡沫正在打垮中国的创新激情,随着泡沫的不断膨胀,投机者除了不断费尽心思骗取银行贷款、投机炒作屡见新招之外,其他多数领域我们没看到创新的迹象。
如今,世界已经进入后危机时代,各国都在寻找新经济增长引擎。在经历了金融化发展过度酿成经济大危机之后,各国都认识到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是何其关键。奥巴马政府正在大力振兴美国制造业,并开始以新能源、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让美国经济大面积回归制造业,以逆转过去三十年金融发展过度的局面。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下一个十年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这和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互联网技术引领世界经济十多年的逻辑如出一辙。发展高新技术,锻造高新企业,是把握这一战略机遇的命门。
然而,中国制造业发展到现在,更多是处于产业链的最底层,竞争力十分薄弱,更不具备像微软、苹果、索尼、三星这样的世界一流企业。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日益逼近,全球化红利也在消退,低端制造业越发艰难。当此时刻,再也不能重复过去三十年的制造业发展老思路,必须在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打造等多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站在新机遇的起跑线上,我们绝不能因造假丧失机会。目前的高新企业认定标准过于宽松,实际操作过程中“猫腻”的形式繁多,这不仅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恶化,更使得整个产业存在着虚假繁荣的迹象,高新企业总数和总产值的数字不断膨胀,但真正有创造力、竞争力强大的企业却还不多。对此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直接关乎中国制造业的命运,和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的增长方向。
□倪金节(北京 财经评论人)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