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投资者自揭生姜暴利链
来源:大河报 更新时间:2010/8/3 16:17:19   
>> 相关新闻链接
·原浆酒:热炒背后的商业噱头 ·“光经济”首次进入博鳌论坛助推产业升级转型
·揭开“第六大酒品类”的神秘面纱 ·京城菜价三年上涨三大步 为何越来越贵
·印度部分禁止铁矿石出口 河北影响几何? ·河北省进入海蜇捕捞期
·炒蒜“带头大哥”囤姜数千吨 ·40名台湾旅游巨头直航河北“踩线”
·小灵通转网维护客户利益是关键 ·河北省多家银行开收账单打印费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绿豆价格也离奇攀升,随后生姜也卷入这波涨价潮中,从“豆你玩”到“蒜你狠”,再到“姜你军”……调味品和杂粮杂豆等小品种农产品(16.45,-0.40,-2.37%)正在上演一个个新的资本传奇,网友则通过这些谐音词发泄着对农产品轮番暴涨的不满。农产品凶涨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暴利链,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稳赚不赔”

  囤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

  马克思说:“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对于2009年的大蒜炒家来说,100%的利润还是太少了。“我的一个朋友,去年拿了几百万元去炒蒜,几个月盈利将近10倍。”这种疯狂的利润和赚钱的速度让张华(化名)怦然心动。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张华学语言出身,从事过传媒、投资等多个行业,目前在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我以前做的事情和农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张华说,其实现在除了大宗的蒜价和姜价之外,他对其他有关蔬菜的情况也一无所知。“纯粹是为了盈利,朋友赚钱的例子摆在面前,今年我就跟着一起做了。”

  “没见到姜,也没见到仓库,但我名下的姜可能这一辈子都吃不完了。”今年初,在上海打拼的高级白领张华拿着近300万元的资金跟着朋友投身到了炒姜的队伍,成为一名“资金炒家”。

  半年多过去了,他手上的姜已经从买入时的每公斤4元涨到了每公斤9元,张华自言雄心不大,“到了3倍就抛”。而这些“盈利”都将依靠一纸买卖合同和一个炒家的圈子来实现。

  “老百姓买股票、买基金,为的是什么?赚钱呗!”张华没有把自己炒姜的事情告诉父母,他说老人家都70岁了,要是跟他们说自己买了一辈子都吃不完的姜放在仓库里,不知道老人会有多担心。而他在买姜前也仔细思考过这笔生意的“投资价值”,“真的想不出来有什么风险,是稳赚不赔。”

  张华参与炒姜的模式很简单,去年炒蒜赚了钱的朋友是“带头大哥”,他在今年初又继续投资炒蒜和姜,张华和他沟通过后认为炒蒜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张华没有炒蒜,而是选择了炒姜。“带头大哥”用去年的利润投资了1000多万囤积了数千吨的姜,张华先是出资100万元从朋友手中接了一部分姜,后来他继续看好,又增持了一部分。“我朋友建仓建得早,我从他手里拿姜的价格已经让他有了一部分利润。”

  “高点出货”  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

  “目前很顺利,又有新的合伙人加入了,我们越来越像一个小的私募基金。”张华参与的炒姜事业在另一位朋友加入后变得越来越红火,他从“带头大哥”手上接了一部分货,后来的合伙人又以略低于当时市场价格的价位,从他和“带头大哥”的手上接了一部分姜。“这样我们大家都有利可图。”

  “带头大哥”去年盈利的故事在他的朋友圈里堪称是一个传奇,但这个模式看上去却非常简单。“低买高卖,赚钱走人。”张华说,大蒜的保质期短,保存要求比较高,必须放在冷库里保存,这也使得炒蒜的周期不是很长。而像“带头大哥”这种千万级别的投资者在炒蒜的浪潮中只是一个小水花,“我们绝对是小炒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的大蒜种植面积达70万公顷左右,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 “大蒜之乡”山东省金乡县常年种植大蒜60万亩,大蒜年均产量70余万吨。如果按照新蒜上市时以每公斤1元的价格收购,整个金乡县的大蒜价值约7亿多元,要是按照昨天金乡大蒜最新市场价格每公斤10-11元计算,这些大蒜的价值已经高达70余亿元。而金乡大蒜只是占全国市场的一部分,与拥入炒蒜的资金总量相比,千万级别的炒家确实只是“毛毛雨”。

  “一般大炒家不会把货放在自己的手上存太久。”大蒜一个炒价周期为3个月左右。在炒蒜的圈子里,真正的大炒家有的只赚20%或者30%就出手了,张华说不同的资金量决定了不同级别炒家的心态。像他们这样的小炒家中,有一部分人本来就是从事蔬菜进出口贸易或者自己拥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这类炒家往往能做到利润最大化,张华说,这些人能一点点消化掉手上的蒜,“不管是出口也好,还是在自己的渠道消化掉,都可以直接实现盈利”。

  “击鼓传花”  不用去市场,下家自己会找来

  “击鼓传花,可以这么形容我们吧。”张华说自己算是纯粹的“资金炒家”,“带头大哥”有经验、有圈子,张华把资金交给他来打理。虽然张华投资了近300万元来炒姜,但他到现在也没有去过在东北的仓库,也没有看到过那近千吨属于他的姜,他有的只是一纸买卖合同。张华手上的姜成本价格是每公斤4元,这半年的时间里,他的姜已经涨到了每公斤9元,而他预计的出手价位是每公斤12元,“当时我们商量好,不出大的意外,到了3倍就抛出”。

  “带头大哥”负责买入和卖出以及日常的管理,张华称,这些炒家之间有自己的圈子,不用到市场上去,自然会有下家或者有出口商找上门来拿货。“其实这是很简单的商品交易,合法地赚钱”。

  所谓的“击鼓传花”就是博弈,是炒家根据市场来判断商品的价格,“很有做期货的感觉”。张华认为蒜和姜都是老百姓日常会消费的商品,大宗的蒜姜交易距离日常生活很远,但最终的交易价格实际上还是由普通消费者来承担。炒家不断地转手,价格也就随之走高。就在8月1日,上海市内的菜场里生姜的零售价格已经是每公斤15元左右了。Y  

  据《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cprpu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