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寻“越冬”术
调控政策的威力也让二三线城市的房企明显领教。河南宏达地产董事长王亮近期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和楼市动向。踌躇再三,他将自己新开楼盘均价从每平方米3200元-3400元调低到3000元。他最怕的不是降价,而是房子一直砸在手里卖不出去。“开盘节奏维持原计划不变,中小城市的房价泡沫不大,我们相信市场需求应该不会太差。”他说。
某大型房企北京分公司李乐表示,很多楼盘仍旧不降价的一个原因,很大程度是满足刚性需求的楼盘利润率并不高。开发商真正的高利润来源往往是大型项目,比如北京CBD附近的楼盘成本价最多2万多元/平方米,但是售价高达6万多元/平方米也很正常,这种楼盘受政策调控的影响会非常大。此外,还有一些地段优越、配套完善且具有稀缺性的楼盘,降价可能性也很小。
有的开发商则打起了“擦边球”,寄望于“钻空子”甚至触碰监管“红线”以强撑局面。少数开发商拿出前期开盘时预留的房源,以灵活价格卖给员工或相关群体,既能回笼现金,又有利于公司运营。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见到某楼盘公开售价为每平方米28000元,而在“重点照顾”下,某客户现场最终签约价为每平方米17000元。
又比如,炒房客成为本次楼市调控的重点抑制对象。但一位房地产销售人士坦承,与普通购房者相比,开发商更喜欢炒房者去买房。他们经常一买就是十几套房子,即使资金周转紧张也可以暂时通融。而普通购房者虽然只买一套房,哪怕只有几天房款交不上就往往被取消资格。
捂盘惜售是部分开发商游走在监管边缘的另一种越冬术。“位于北京西城区的四合上院,2009年初就对外宣称要开盘销售,当时声称开盘价每平方米15000元左右。随后每次打电话,销售人员都说近期开盘。直至今年3月终于开盘,价格是每平方米33000元。”北京市一位购房者有些气愤地说。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