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座山是创机制
结构转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的发展中转型。发展中转型的基本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和充分的竞争,并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来淘汰落后产能并发展先进产能,这种转型方式虽然残酷但社会的代价最小,经济的波动也最小。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国有垄断加行政控制的市场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转型要想在发展中 完 成 , 其 可 能 性 可 以 说 是 微 乎 其微。另一种是在危机中转型。危机中转型的社会成本最高,经济的代价最大,但在整个经济的全面转型已经刻不容缓并且通过发展转型已无可能的时候,危机中转型就是不得不接受的方式和途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只能解决总量问题而不可能解决结构问题,结构问题的解决必须主要靠市场机制与市场竞争来实现。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在危机中转型的重大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有效抓住这样的机遇,而且还加重了本来已经十分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使得中国经济的转型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包袱也更加沉重。今年的宏观调控把调结构作为主题和主线,这本来是要矫正过去的决策失误,但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出现之后,我们的宏观政策又变得举棋不定。可以说,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就是在走钢丝,不在别人的危机中调结构,就只能在自己的危机中调结构。在流动性已经泛滥成灾的严峻形势下,再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就会招来“滞涨”的重大隐患,甚至可能给经济带来严重危机。
第四座山是调收入
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这种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都是为了增加人民群众的劳动收入与财产收入。因此,经济结构的转型必然伴随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或者可以反过来说,没有收入分配结构的全面调整,结构转型也将很难获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的结构转型可以说是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变革,正因为其意义如此重大,因此其难度也会无比之高,甚至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阻击与反抗。国进民退的现象必须改变,国有企业垄断国家主要资源的局面必须调整,资本市场单纯“圈钱”不讲回报的“造富机制”必须抛弃,整个社会的合理与有效的分配机制应该在转型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调整和完善。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临界点,再分化下去就将酿成大患。在结构转型的所有方面,调整收入分配 制 度 可 能 最为复杂也最难实现,但这是一个关乎子孙万代的宏伟基业,在这方面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有丝毫的松懈与怠慢。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