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衡源油脂公司总经理 刘大国
刘大国:为中储粮加工省心一点,我就保个加工费就可以了,我压缩我正常的加工成本我可以赚一点,比较稳。
从2008年底开始,菜籽收购执行国家临储托市政策,上游成本比较固定无法降低,要改变倒挂的局面,企业只能寄希望于菜油价格上涨,那么菜油价格有没有上涨空间呢?在终端市场,记者了解到目前菜油价格没有出现涨跌波动,与企业期待涨价不同的是,消费市场对目前菜油价格的反应却是太高。
安徽省长江市场园商户:一瓶是九斤多 ,一般卖53、55,它的价格始终没涨也没跌,它的价格始终就是高。顾客的反映都是讲新菜籽上市了,价格可能要跌一点,但油厂不跌你怎么跌。
终端市场反应目前菜油价格是偏高的,期货市场中菜籽油的价格同样处于高位。目前菜油每吨价格在8100-8300震荡,豆油在7200左右徘徊,而棕榈油价格只有6800。三大类植物油中,菜籽油价格处于最高位。
农产品期货分析师 夏天
夏天:菜籽收是收储的成本抬高了,卖呢,需求又不是很好,所以有点有价无市了,8200-8300的价格报价是很高的,但实际成交会很少。菜油期货也反映了这个问题,近约期货价格跟现货比较接近,但是远约的期货价格还没有达到菜籽的收储成本价。也反映了需求不好这个方面。
夏天还告诉记者,托市收购执行以来,市场上还反应出一个倒挂现象就是菜油价格逐渐高过豆油价格而且价差越来越大,最近价差甚至达到了700多块,在2008年国家实行临储托市收购以前从未出现过菜籽油价格比豆油价格高的情况。由于食用油油品之间的可替代性,菜油需求很难出现放量。两种倒挂现象短期内都难以转变。
夏天:植物油我们老百姓上超市也能看到,有各种各样的,有菜籽油,有豆油。他们之间其实是一个相互替代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价格谁会相对便宜一些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大一些。
菜籽油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倒挂,把油脂加工企业推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减产之年,油菜籽收购价只有提的更高,才能收回种植成本,保护农民利益。但另一方面,食用油市场竞争激烈,如果企业把增加的收购成本摊入菜油售价中,销路又会马上成问题。为什么油菜籽种植加工产业链会遭遇到今年这种尴尬?
长期从事农产品市场研究的期货分析师夏天告诉记者,菜籽市场成本价格与成品价格变化的脱节是造成以上问题的根源。
夏天:上游是政策化,下游是市场化,上游导致它成本比较固定,下游需求的变化又是一个市场化变化,最后就会有一个共振。下游需求好的时候,菜油的价格会上涨,下游需求差的时候,菜油价格也很难下跌。
针对上述情况,记者也电话采访了安徽省三农问题专家张德元。他告诉记者这种情况与一年前国产大豆的遭遇十分相似。目前进口菜籽的出油率在42%左右,水杂在11%左右,而国产菜籽出油率仅在35%左右,水杂却接近14%,折算下来进口菜籽与国产菜籽的质量价差在每吨400元左右。同时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进口菜籽平均到港完税价格为3660元/吨,低于去年国家规定的 3700元/吨的菜籽托市收购价格,即使考虑部分收购国产菜籽的油厂可以获得200元/吨的加工费用补贴,但面对400元每吨的质量价差,国产菜籽的竞争力远远低于进口菜籽。
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德元
张德元:这个政策的设计或者说就是顾了这一头,顾不了那一头。我们上次大豆企业最后给外国企业击垮掉了,不也是这个原因么?我们给种大豆的农业补贴,让大豆的价格上去了,企业的成本就上去了,油菜籽不也是这个情况吗。
具体来说,从2008年底开始国家开始对全国17个主产区实行临储托购政策,通过制定最低托市价在原料收购层面给予农民财政补贴,以此保障农民的基本种植收益。但托市价是一个政策价,也是一个缺乏市场弹性的价格。菜籽价格相对固定,而油品的价格要受到其他替代性油品以及国际油价的影响。托市价的存在使目前国内菜油价格基本维持高位震荡,在国际国内食用植物油基本面偏空,价格处于低位的情况下,国内菜油价格很难维持一枝独秀的局面。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了另一下游产品菜粕身上,目前菜粕价格摆脱不了养殖业的大环境和豆粕价格走势的影响,上涨预期依然不足,市场风险较高。
张德元:现在这个政策属于农民没有收到多大好处,加工企业成本高上去了,企业成本上去了,我们企业不就没有竞争力了吗?
面对托市收购加补贴农民依旧没钱赚的现实,张德元认为,国家的托市收购对保障农民的积极性起不到明显作用,现在直接补贴农民钱款的方式存在欠缺,应该改直接补贴为间接支持。而所有农业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农业基础太过薄弱,规模小,成本高,导致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应该把现在用于发放补贴的资金集中起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