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大豆反击,其实就是以主要依赖国产大豆的黑龙江一省企业之力对抗进口大豆
南方正值夏粮收储季节,北方尚是郁郁青苗泛绿之时,但一场被媒体称为“大豆反击战”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却在悄悄酝酿。
“我前几天参加了一个关于大豆产业的小型会议,专家们提出了很多振兴大豆产业包括增加大豆单产的建议,但总体来看,大家在许多方面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从大豆种植到深加工,从国内企业生存到如何与外资企业抗衡,从如何提高大豆自给率到国家应该怎样扶持等,国内大豆相关产业链要想走出目前的困境并不容易。”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大豆进口创新高
据张家港检验检疫局统计,今年1—6月,张家港口岸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大豆28批、121.9万吨,货值5.43亿美元。仅6月份,张家港口岸进口大豆7批、33.8万吨,货值1.42亿美元,进口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上月增长100.4%和42.3%,创下今年上半年单月进口量最高记录。
据介绍,此番进口量增加,主要是市场需求强劲所致。我国是一个植物油严重短缺的国家,而夏季又是植物油需求高峰,对植物油需求的强劲增长直接带动国内企业大豆压榨能力的提高和大豆需求量的增加。
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产业发展部部长张照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从1—5月数据看,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1960万吨,增长了9.8%,而国内全年的大豆产量是1490万吨,这加大了国产大豆的去库存压力。
“此种状况今后将是常态,如果国家任凭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中国的大豆产业将全军覆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
事实上,有关大豆全面反击的声音从年初就传出来了,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什么具体行动。“很复杂,目前状况不是一下子就能扭转的,中国大豆协会已经把研究材料和解决方案上报给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但毕竟涉及了很多部门,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奢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豆行业内部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据这位人士透露,这次反击战既是敲山震虎,也是在鼓舞本土企业的士气,关键是要建立自主定价体系,形成自主品牌。但是,有关大豆行业反击的细节无法外泄,也不能外泄。
“其实,我们协会经常会给相关部门递交报告和提出一些建议,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小语说,同样,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也常常给国家相关部门递交类似报告,但对于这些报告和建议,有关部门远远没有那么热情。
王小语表示,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还谈不上反击战,行业协会要权没权,要钱没钱。与美国大豆协会相比,我国的大豆行业协会起到的作用太小了,甚至只能停留在呼吁层面上。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