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五年后发展目标
省经济信息中心人士表示,虽然存在上述难题,但环渤海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这些都为我省环京津山区县(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报告提出我省环京津山区振兴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环京津区域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山区资源禀赋和后发优势,培育特色农业;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推进适度工业化,加快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势和特色产业;突出发展生态、低碳经济和社会事业,努力实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的新跨越。
报告指出,环京津山区乃至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大融合过程中,必须做到“九个一体化”——— 规划制定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旅游发展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信息化建设一体化、人才培养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社会保障一体化、扶贫开发一体化。
报告提出环京津山区振兴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环京津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比重大幅下降;建设较完整的基础设施,形成中心城市通往山区和山区之间的高速便捷的公路交通网络;城乡一体化进程显著加快,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有较大提高,旅游资源整合基本到位,区域一体化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科教文卫事业有较大发展,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明显提高。
◇报告建议摘要
◇制定山区县(市)区域发展规划。
◇加快行政村公路建设步伐,达到所有山区自然村基本实现通水泥路的目标。
◇整合山区旅游资源,形成山区独特品牌。环京津9个山区县(市)的旅游资源丰富,融入地方历史文化的内涵,可以大幅提高旅游的经济效益。其中有影响力的旅游景点有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旅游区、黄帝城人文景区、野三坡风景区、京北第一草原等,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难以形成规模,如能做出整体旅游规划,与京津客源市场搞好对接,将使河北旅游产业发展迈出较大步子。
◇对山区急需的人才培养,特别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有政策倾斜。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受益多出资多”的原则,建立京津冀水资源保护基金,统一建设京津冀区域的水源供应地和生态屏障。
◇建立京津冀生态保护评估监测机制,统一对生态保护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环京津社会保障一体化需着力抓好跨区域之间的统一衔接机制,实现社保的相互沟通、相互转换、相互连接。
9县(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共计957.5亿元,占河北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
9县(市)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是赤城县为2645元,最高的是遵化市为7360元,相差悬殊。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