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严厉的调控措施和市场浓厚的观望情绪双重作用下,北京楼市再现低迷,6月份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新盘多数出现“零成交”。(6月21日《新京报》)
作为一线城市的领军者,北京房市的走向具有导向意义。再看看相关统计数据———今年5月份,北京市房屋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5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777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5.8%。尽管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4%,同比涨幅仍然较大,但环比仅上涨0.2%,涨幅比4月缩小1.2个百分点,房价企稳回落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这里,企稳应该指的是同比增长的惯性,回落指的是环比下降的趋势。在房市调控组合效应下,两种趋势抵消中和,出现了房市拐点。这一拐点蕴含的意义:一是地产商和购房者都在观望,前者不降价,后者等降价,市场两端都在比拼耐力和耐心;二是地产商和购房者都将目光紧盯政策面。如此的市场逻辑决定了,如果政府坚守调控政策不松动,甚至持续发力,房市拐点将呈现出房价整体回落的境况。从目前的社会舆论分析,这似乎符合民意的期待。如果调控政策后继乏力,则这轮房市宏调将功亏一篑,在房市高价惯性的推动下,中国房市又将迎来另一波的房价高企潮,房市也将陷入越调越乱的尴尬怪圈中。而各地房地产商豪赌的就是宏调政策的不坚定。
从去年12月份国务院会议收回房市刺激政策,到2010年1月份的“国四条”,再到4月份的“新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房市调控一阵紧似一阵,动了真格。与此同时,征收房产税抑制多套房投机也开始被舆论关注。
因此,房市新政,采取的是调控市场、安慰贫弱和抑富投机“三管齐下”的工作方针。
房市迎来拐点时刻,可谓来之不易。人们希望,宏调政策应该进行到底,不可半途而废,否则,数月防控之效将毁于一旦。正因为如此,6月21日的《人民日报》才强调楼市调控不可松动。事实上,这不仅是舆论民生的期冀和吁请,也是保持房市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更考验政策公信力和公共执行力。在市场、民意、资本的三方博弈中,政策面只有坚持到底,才能形成多赢局面,从而疗治房市虚热痼疾,赢得民心公义。
尤其是在5月份CPI增加3.1%的通胀压力下,房市虚热只能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更多风险。当增资加息的市场期望值与日俱升时,将房价降下来起码能够纾解民怨,提升市场信心和政策感召力。值得一提的是,在房市调控中,应该纠偏两个问题。一是公权力不应对房市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有所作为。房市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必须靠权力设计下的金融、土地、财税等系列举措保证房市不脱轨;二是房地产商主张的“市场原教旨主义”信不得。从来就不存在纯粹的大撒把的市场经济,何况中国房市虚热和房价高企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并不纯粹的市场基因,而是有着或多或少的权力和资本的利益勾连。
在我看来,即使房市调控的力度更大一些,房价回落的速度更快一些,也无损房地产商多年的资本积累,只不过是赚的少一点罢了。
房控组合拳已经打出去,必须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张敬伟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