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栾城县城周边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冶河工贸园区等工业园区一派繁忙景象;在神威现代中药产业园建设现场,更是赶工期、抢进度,如火如荼。
栾城县委书记王韶华说:“现在这种发展的好局面,是被环保‘倒逼’出来的。由于排污超标,承载全县最大产业的生物医药基地在2007年遭遇‘区域限批’。如果不能尽快解决环保达标问题,县域经济就不能继续发展。”
倒逼机制,催生破釜沉舟转方式
2007年4月,一纸限批令,给正在提速发展的栾城经济当头一棒。因子牙河水系石家庄跨市县界断面水质超标严重,省环保局对栾城县实施“区域限批”。
据了解,当时全县企业每天排出污水3至4万吨,而且多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洨河。环保不达标成为当时栾城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要发展就必须下决心整改,尽快解除“区域限批”。栾城县迅速依法强制关停了22家污染企业,对28家违法企业进行处罚,对17家排放污水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并投资6700多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有关企业共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医药基地和窦妪工业区出水COD浓度大幅下降。
2007年10月30日,省环保局宣布,栾城县“区域限批”整治工作通过验收,批准解除“限批”。
此后,达标排放就成为栾城县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铁律。2008年5月,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县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与此同时,圣雪大成、新诺威等企业建起的污水处理设施也投入使用。全县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现在排入洨河的污水化学需氧量指标稳控在150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B标准。
今年,栾城县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和扩能工程将于9月竣工。届时,日处理规模将达到6万吨,化学需氧量指标稳控在60mg/L以下,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瞄准高附加值,设立环保达标第一道门槛
“可以这么说,最初的转变发展方式就是单一的节能减排,这也是栾城转方式的切入点。现在,我们已经从单纯地抓节能减排,走上了全面转变发展方式的轨道。”王韶华说。
接受当初“区域限批”的教训,栾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设立了一道门槛———环保不达标,无论大项目、小项目,一律不引进。“门槛高了,并没有限制县域经济的发展,反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量。”对此,王韶华很有信心。一些以前没有的大项目接连在栾城落户。
在神威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产业园新项目一期工程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副总裁王钦礼介绍,产业园拟投资40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产值50亿元、新增利税15亿元。
石家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23亿元,一期投资7亿元。一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建成投产,建成后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6亿元。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总投资36亿元。其中,工程机械研发制造中心计划2011年建成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23亿元;矿山机械研发制造中心计划2013年建成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30亿元。
南车集团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总投资1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棚车检修和铁路冷藏运输用制冷机组制造基地,预计年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3亿元。
2009年,全县共谋划建设百万元以上项目188项,总投资300多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7项,包括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项。引进这些项目的第一道门槛就是环保达标。所有这些重点项目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而且产品都是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
王韶华说,栾城县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强化环保、节地、就业、效益四种意识,坚持引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竞争能力强的项目。
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推动集约发展
为节约耕地、控制污染,栾城积极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发展壮大了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冶河工贸园区、循环化工示范基地等四大基地,形成了南高纺织、西营服装、于底铸造、栾城镇制鞋、西许营帆布等五大产业集群。
位于栾城县的石家庄装备制造基地被列为首批省级产业聚集区。为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该县充分利用当前政策、资金优势,投资3.6亿元加速基地生产要素性基础设施建设,两年内完成铁路疏解线项目、裕华热电二期项目、河北灵达发电二期项目、地表水厂项目和通信、水、电、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基地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同时,加速基地生活要素性基础设施建设。一年内完成建华大街南延、汉崴街北扩、电机路东扩等5条主干道建设,实现装备基地与市主城区和东、西部交通路网对接,改变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
目前,完善的基础设施使装备基地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势头良好。今年,基地续建项目8个,总投资31.6亿元;新开工项目11个,总投资66.3亿元;谋划新项目8个,总投资168.6亿元。“我们采取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加强协调,确保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栾城县代县长孟胜林说。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