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并不可怕,只要掌握取暖的方法,安稳活到春天到来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经济低迷时期,凡事谨慎小心、步步为营,总是没有坏处。若能在战略、战术和思想上都尽力做到最佳,相信对于企业来说,这个冬天不太冷。
经济危机的寒冬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不论是小型民营企业,还是大型跨国企业,这时只能做到裹紧棉衣御寒,生怕仅剩的一点热气在冷风中消失殆尽。
为了增加“棉衣”的厚度、减少“热气”的损失,他们有的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模式转变,有的忙不迭地裁员,有的则不择手段地削减成本。但大多数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上一次经济危机的企业,都是在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业务和盈利以后才幡然醒悟,慌忙寻找对策。
实际上,如果你已经意识到经济危机的袭击,这时候才做出转变,已经晚了。
把握转变的时机
经济总是在循环中发展的,企业若想做出转变,必定是在形势逆转之前。但由于转变本身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因此在发展到达顶点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到变革。“转变的时机很重要。”德勤中国全国客户与市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提醒说,“在企业还没有到完全到达高峰的时候就要去思考,到底市场会有什么样的转变,整个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转变。等到高峰来临再转变就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就进入了死亡螺旋。”
可是判断企业是否已经到达发展的高峰并不是仅凭双眼就能看到的。尤其在企业快速扩张阶段,各部分指标都处于上升趋势,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很容易让企业主冲昏头脑,被数字蒙蔽双眼,对即将到来的寒流视而不见。
事实上,要判断适合转变的时机并不困难,我们只需要关注,当一个企业在高成长的时候最容易做出哪些危险的行为即可判断。
“企业在高成长时期追求多元化及收入的增长,所以业务和人员都在持续扩张,不太在意成本的控制。其多元化的经营,导致企业在财务结构上不很稳健。”颜漏有指出,这些企业总是对前途充满信心,尤其对市场前景做出过于乐观的假设,因此很容易在繁荣的假象中迷失方向。
当企业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时,最重要的就是要重新回归到自己的核心业务建设上来。“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无疑各种做法都能带来丰厚的利润。”颜漏有说。企业主的飘飘然使他们很容易忽视潜在的危险。另外,成本的控制也是重中之重。“通常在成长的时候,企业的成本控制比较宽松,企业经营者往往认为:反正我们收入增长势头非常好、利润也不错,为什么要去做成本控制?”但是当经济的寒冬来临时,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未来的前景也不明朗。或许客户的订单下个月就会取消,或许银行不再提供短期贷款……此时,稳健的财务战略就发挥出作用。“应当尽量把短期的借款变成是一个比较中长期的借款,以构建一个稳健的财务结构。”颜漏有说。如果企业很难从外部客户那里盈利,那么就是时候考虑从内部进行成本控制了。
任意性成本的削减
严格意义来说,削减任意性成本是一种短期战术而非长期战略,只能在公司内部运作,适用于单一职能部门,相对来说投入较小。
何谓任意性成本?简单地举例来说,凡是可以在短期内调整的成本都可以算作任意性成本,比如广告费用的降低、办公室空间的缩减、员工加班费和差旅费的取消等等。任意性成本削减的一大特色就是立竿见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一股脑把所有的成本都一并砍掉。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