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年已经有3亿农民转移到城镇,在未来的10年还将有3亿农民进城。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我相信这个金字塔底部的财富将是下一个十年全世界的关注焦点,而且也可能是我们这代人最重要的机遇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在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都将展露巨大的商业机会。中央政府已经启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就是不错的一个切入点,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想着把城里卖不出去的低端商品推销给农民,那将是极其悲哀而愚蠢的举动。
新希望(行情论坛)集团拥有中国最大的农牧产业集群,如果能够在未来的三年内建立起来肉蛋奶三条产业链并且融合农村金融信贷网和农村电子商务网,率先跨入千亿规模的大企业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新希望贻误良机,市场不会等待,一定会有其他的企业借势成为农牧食品行业的新龙头,创造和开发金字塔底层的财富。针对中国农村的特定物流、通信、金融条件进行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将造就数十个千亿级别的大型企业。
未来大势之二:新兴市场的“中国化”
相对于一百多年的“西化”,现在或许是“中国化”的时机了,特别是在新兴市场。
你可能会批评我过于轻率地做出这样的判断。我承认,尽管此次的金融危机将中国的“软实力”加速了十年,尽管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吸引了48个非洲国家代表参加,包括4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除了联合国之外恐怕没有第二个国家有如此的号召力,但是中国的直接影响力毕竟有限。据BBC今年2月6日公布的对21个国家进行的民意调查,去年对中国影响力持正面看法的比例从45%降至39%;同时,这个在奥巴马当选后进行的民调反映,把美国视为正面影响力的比例从35%上升至40%。
即便是新兴市场能够接受“中国化”,与欧美发达市场相比,其市场规模偏小,且成熟度不高,这都是中国企业在新兴市场上面临的挑战。
但是,如果我们展望未来的20年,我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在新兴市场的“中国化”是一个方向。如果我们判断这是一个基本趋势的话,不论其势头在今天看来多么微不足道,都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以抢先建立战略制高点。
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为例。对中国来说,东盟是近邻,属于战略上攸关国家安全的地区。对东盟来说,中国提供了美日之外的另一个选择。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东盟发现越来越难以抵御中国在经济援助上的压倒性影响力和软实力。近几年,大多数东盟国家已被我国“和平崛起”的姿态以及友善支持者的形象所打动从而部分打消了疑虑。
针对某些正处于上升期的产业,比如通信和太阳能,华为和尚德通过技术创新建立了自己的“硬实力”优势。对于那些理性的企业采购方,他们比较容易基于优异的性价比接纳中国的企业。
但是对于家电、服装、食品等消费品,靠技术取胜的阶段已经过去,中国企业已经没有机会通过技术来建立别人难以企及的性价比,因而就不得不依靠自身的品牌等“软实力”,打入欧美日的高端市场。与理性的企业采购不同,感性的消费者在接纳中国品牌产品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并认同中国国家的品牌。我觉得,中国的“软实力”还远远没有到达可以打动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地步,因而在欧美日市场上,唯有通过继续代工,继续积累经验,静待时机成熟或者某些特定的机遇出现。
借助新兴市场的“中国化”趋势,中国企业有可能最终打破“代工不挣钱、品牌不值钱”的死结。
在新兴市场,中国的“软实力”将逐步超越新兴市场消费者对中国的偏见。借助“上网本”这样的优质低端产品,中国的品牌企业完全有机会打开新兴市场。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新兴市场总裁陈绍鹏,管辖了全球155个新兴市场国家,他的目标就是让联想成为新兴市场的领袖。海信科龙也表示将加大俄罗斯、越南、印度、巴西及东欧、北非市场的开拓力度; 中国远洋(行情 股吧)已经把自己的集装箱船队运力布局的重心之一锁定在新兴市场,并加强对新兴的加勒比海市场投放运力;清华 同方股份(行情 股吧)也表示要开拓美欧以外的新市场,并计划在今年市场拓展行程单中加入迪拜和孟买。
在历史上,中国历来提倡行“王道”而弃“霸道”,讲求道德与和谐,主张“和为贵”,强调“以德服人”,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现阶段,微笑外交、公共外交及睦邻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寻求“良性霸权”的手段。
美国显然已经觉察到了中国的战略意图,因而多次批评中国在新兴市场推行“殖民化”,换个角度,这其实是对“中国化”趋势的一种肯定。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