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近日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减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丰富和完善政策,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上海等一些沿海地区之所以能千方百计危中求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键在于根据形势变化找准问题症结,理清发展思路,出台政策措施雷厉风行,以变应变。其中“出手快”,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应对危机要“出手快”,首先要胸有成竹,大势在握。人们常说“善弈者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加深、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各地必须牢牢把握大局、洞悉国内外风云大势。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其实已有许多征兆。上海市政府敏锐地看到了可能出现的问题,未雨绸缪,果断在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企业减负等方面先走一步。事实证明,上海提前采取的初步应对举措,为全面迎战危机产生了积极效应。
要“出手快”,还必须有的放矢,牢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国际金融危机面前,各种矛盾和问题会集中暴露。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往往能克难制胜,赢得先机。相反,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或者舍本逐末,抓不住要害和关键,出台的措施不得要领,就往往处处被动,疲于奔命而收效甚微。受危机影响程度深的上海,把结构调整和提升产业能级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来抓,明确提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迎难而上、锲而不舍,全力在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突破。
要“出手快”,还必须狠抓决策落地。正如一位领导同志反复强调的,要围绕当前群众和企业最紧迫、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急事急办、要事快办、特事特办、所有的事情都认真办。再好再有效的措施,如果停留在纸面和口头必然无济于事,必须让措施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危机面前,对国家出台的政策,要及时抓衔接配套;对本地出台的措施,要迅速抓细化落实。国务院关于上海“两个中心”的意见公布不久,上海就出台了160多条今年要细化推进的工作,每项都有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间。抓决策落地,既是应对危机的必要手段,也是求真务实、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面临困难,如果慢吞吞不着急,困难就会越来越大、就会积重难返。困难中潜伏、伴生和蕴藏着的新机遇尤其难得,稍纵即逝。如果慢慢来,如骆驼行沙,就会丧失机遇,犯最大的错误。当前形势变化很快,挑战倒逼很紧,我们只有以只争朝夕的作风,才能以早落实争取早主动。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