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央行课题组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指出,要关注大规模流动性注入的潜在通货膨胀效应。
那么,现在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宽松到什么程度?模拟测算表明,第一种可能性,2009年全年的信贷投放7万亿元,比2008年信贷投放增长23%。目前看7万亿元的规模挡不住。第二种可能性,假定一年的信贷投放一季度占全年一半,全年就是9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30%。这种增长态势只有1992年小平南巡后才短期出现过。
现在全球的央行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是如何从当前异常宽松的货币政策从退出,对于中国的央行来说,同样面临类似的问题,就是如何从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到真正的适度宽松。
在国际环境方面,目前资本宽松的状况已经引起美联储的关注,近期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召集会议的基调已经不再单纯提宽松的货币政策,而是强调要根据流动性状况和资产负债表的变动状况适时调整宽松政策。不过在美国真正形成新的主导产业之前,美国的利率不太可能上调,大规模的资本回流还是很难形成。但是目前的状况是,未来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什么,全世界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为例,通篇真正提到经济方面的就是新能源。
在国内,一方面CPI涨不上去,另一方面信贷投放又非常大。如此大的信贷投放,主要被非贸易部门吸收。整个国民经济可分成可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两大类。可贸易部门是指可以通过贸易进行定价的,其价格是全球市场供求决定的。在金融危机时期贸易部门价格不可能大量上涨,吸收不了这么多货币。
所谓非贸易部门,就是不能通过贸易定价的,道路、桥梁、设施、电力、房地产和股票都是非贸易品。以房地产部门为例,信贷投放高速增长带来的效果,可能房地产商自己也没有想到。而地方政府也有更为强烈的动机推高土地价格。
尽管物价在短期内还没有上涨的压力,实体经济的业绩在改善,但是还很艰难。国际收支的顺差在积累,形成比较平稳的货币升值的预期,几种条件综合起来对国内的资产泡沫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特别值得指出的是,1992-1993年泡沫形成的同时,还伴随着当时的货币化进程,而目前高速的信贷投放,是在中国的货币化进程基本完成之后进行的,因此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会更为显著。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