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评论[oxford.icxo.com]消息: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乍一看很是震惊,但仔细考量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运营实践之后,感觉此结果也在情理之中。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过于看重眼前市场和短期利益的“短视行为”,缺乏战略性的取舍意识是造成“短命”的关键所在。主要表现为三点。
第一,注重眼前市场,不能面向未来;
第二,寻求短期利益,忽略长期收益;
第三,战略主线不清,盲目多元化发展。.
而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在这三方面求得突破,建立起战略性取舍的思维模式,不被短期利益所蒙蔽,寻求长远发展。
民营企业缺乏战略取舍意识的表象一是注重眼前市场,不能面向未来。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瞄准了现有较为成熟的市场,依靠自身灵活的运营机制去抢占,获取收益。但是成熟市场由于竞争比较激烈,加之民营企业自身在资金和政策上并不占有优势,竞争压力很大,一旦在涉足的领域有强势企业进行整合,或是存在政策及其他特殊因素的打压,生存状况将急剧恶化。至于面向未来,投身新兴市场,或者向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领域进军,民营企业是顾虑重重,主要顾虑存在于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新兴市场未来到底有多大,是否真的能够为投入带来良好的收益;
其二,民营企业往往自身的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即便市场前景良好,资金能否撑到赢利的那一刻还是个问题。
鉴于以上两种顾虑,民营企业往往都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市场相对成熟,能够快速收回投入的短、平、快项目。福建一家生产钢管的企业,现有主导产品的市场空间已逐渐萎缩,而且社会上该产品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生存状况堪忧。为了改变这种危险的局面,公司领导决定寻求新品重建一条生产线,摆脱目前单一的产品结构,降低风险。最终两个新品方案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新品一已经显示出了相当的市场需求,但应用范围狭窄,扩展性不强,而且已经存在众多的市场进入者;新品二尚处于市场导入期,发展趋势良好,应用范围比较广,扩展性强,市场进入者少,但新品二的未来具体市场容量并不明朗。思前想后,决策者还是选择了新品一,原因很简单,只是为了稳健、快速回收资金。尽管新品一存在竞争激烈,后续市场拓展性不强的众多不足,也无法动摇决策者的决定。可以预见,不用多久,新品一将会处于公司现有产品同样的境遇,公司依然会处于危险的生存态势。
我们可以认为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注重眼前市场、不能面向未来,是一种主观的不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造成这种结果也是和民营企业的特有性质,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体制的限制分不开的,是一种客观的不能。但不管是不愿还是不能,假如中国的民营企业不能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姿态去寻求发展的话,“短命”的现象很有可能会持续下去。
民营企业缺乏战略取舍意识的表象二是寻求短期利益,忽略长期收益。为了眼前的现实利益,采取了不顾未来收益,或者是损害未来收益的行为,最终导致把握不好现在,也丧失了未来。浙江一资产近两亿,生产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民营企业,由于其拥有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及高素质的人员,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公司的战略思维及特殊的激励机制导致公司的营销人员开发了众多的客户,大到国内龙头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小到个体户。由此导致产品订单参差不齐,多的上万台、小的只有几台,加之品种繁多,规格多样,造成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生产状况,给计划和生产排产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产品不能按时交付、生产线转换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内部协调难度增加。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生产任务饱满,员工热火朝天地生产,但这种紧张的生产态势并没有转换成为公司的现实收益。最为严重的是,由于紧张的排产安排,导致众多大客户订单交付的延误,引发客户的不满情绪转而寻求其他供应商。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