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危机都不是随机出现的,它总是潜伏在没有风险意识的企业中。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
未雨绸缪 企业离破产永远只有90天
风险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不将风险当一回事。以未雨绸缪的态度看待企业,才能避免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危机。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在华为2000财年销售额达220亿,利润以29亿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董事长任正非以一篇《华为的冬天》向员工乃至IT行业敲响了警钟。
这篇当初似乎危言耸听的文章今天听来尤为刺耳。时至今日,华为依然走在路上,而更多的企业在2008年,面对种种突如其来或隐患已久的危机而遭遇大考,可他们嗅到风险为时已晚。
在不久前的2008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风险以科幻式的假设出现。“2013年,你正经营着一家大型屠宰和肉类零售连锁企业,这时你发现动物学会说话了,怎么应对这一风险” ?与会企业家并没有怀疑主持人这一看似荒谬的提问,因为“所有这些都不一定发生,可能性很小。但是,一旦发生,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毁灭。”主持人、和利投资集团的合伙人吴鹰说,“一个月前谁想到了美国的几大投行说垮就垮了呢?谁能想到像蒙牛、伊利这样大的企业也会一夜间面对风险呢?”
事实上,达沃斯论坛在今年1月就发布了《2008全球风险报告》,指出2008年将是一个充满风险之年,面临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市场的危机不容小视,环境、资源、粮食等问题也很突出。未来10年可能出现冲击世界经济及社会的四大风险领域是:系统性金融风险、食品安全、供应链的脆弱性及能源危机潜伏。
不幸的是,预言成真,其中很多风险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难题,比如食品安全和能源危机。而欧美经济动荡,天灾人祸也接二连三地光顾中国企业。尽管早在年初温家宝总理就称2008年可能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并多次强调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但那时企业家似乎还沉醉在高速增长的惯性中。
警世钟 忧患意识长鸣
风险即不确定性,既可能为经营者带来莫大的机会也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面临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据有关人士调查,世界500强中,每过10年就有1/3的企业消失。最近几年公布国内500强企业,每年淘汰率是20%左右,也就是每年有1/5的企业从人们视野中消失。
无怪乎任正非深忧,“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很多员工盲目自豪,盲目乐观,如果想过的人太少,也许就快来临了。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华为这个企业很可怕,如果你是它的竞争对手就会明白。它在自己的鼎盛时期也不会忘记要遇到的种种恶劣情况,要怎么去规避。华为讲的是狼文化,即使在我吃得饱饱的时候也会考虑饥饿的时候怎么办。”正略钧策分析师李向群这样评价华为的风险意识。后来华为的冬天并没有出现。直到今天,华为依旧是通信行业中的佼佼者,这不无得益于任正非长期以来抱定的强烈危机意识。
无独有偶。中坤地产能够在2008年房地产的寒冬中独善其事也缘于其“掌门人”黄怒波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忧患意识。
2003年,北京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中坤地产的代表项目“长河湾”热销时,一天曾经涨过四次价。但就是这样的市场,让“掌门人”黄怒波立即警醒,要员工慎重对待长河湾的热销,“热销从来都是双刃剑!你们看到的是钱,我看到的是重担、是责任????越热销,越要冷静,诚惶诚恐。”
事实证明黄怒波是对的。截至目前,中坤手里没有一块烫手山芋,“我们在地产火的时候没有拍过一块地,今后的发展重点是旅游地产。”中坤投资集团总裁焦青目前很从容,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向旅游地产转型,也分散了房地产的资金风险。
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居安思危,尤其是金融危机余波下的外贸企业正在为当初缺乏风险意识而懊悔。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