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用非常态的确定性去理解和驾驭常态的不确定性。
1991年的海湾战争,堪称美国军队自二战后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仅用38天的空袭和大约100小时的地面战斗就达到了战争目的。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这样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美军投入了54万兵力,而阵亡人数仅148人,远低于美军内部预期的3000—15000人。
出人意外的是,美军并未将这场战争引为经典战例。海湾战争期间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后出任美国国务卿的鲍威尔一语道出了其中缘由。他说:“海湾战争是与理想的敌人进行的一场理想的战争……我们获得了理想的联盟,理想的设施和理想的战场。”
显然,最起码在鲍威尔看来,这样“理想”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时候都会出现的。换言之,战争充满了不确定性,什么样的计划外突变都有可能发生。12年后同样由美军发动的同样针对伊拉克的战争证明了这一点——美国虽然把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但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直到今天,美国每年仍不得不将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在伊拉克上。
在商业社会,不确定性的趋势也是愈发明显。最新的例子是东芝。2月19日,东芝公司宣布停止HDDVD播放器/录像机的开发和生产。东芝社长西田厚聪表示,东芝之所以决定退出HDDVD,并非因为HDDVD没有技术优势,而是由于市场环境的突然变化。他指出,华纳兄弟公司1月4日突然宣布只支持蓝光格式让东芝始料不及,并成为东芝放弃HDDVD的主要原因。据悉,在此之前,华纳兄弟公司已打算于2007年12月中旬签署HDDVD独占协议。对于东芝而言,此举虽然无奈,却也相当明智。
乔治·马歇尔说:“只要目标正确,连一个尉官也能制定战略。”但问题在于,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预期与实际结果之间往往并不一致。任正非有句话颇有意思,他说:“如果谁能够说出20年之后华为做什么的话,我就可以论证:20年后人类将不吃粮食,改吃大粪。”任正非看到了不确定性。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不确定性的特点日益突出。竞争对手就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一些看起来完全不可能的企业会在某一日忽然成为对手。比如,就在几年之前,有多少人料到诺基亚会成为柯达的对手,而微软又会成为诺基亚的对手?
对于如何驾驭不确定性,管理学者们已有许多研究。从大的原则上,可以概括为16个字:周密计划、敏锐把握、灵活应对、果断抉择。
首先说说“周密计划”。商业活动越来越像战争。就战争而言,周密计划是取胜的必要前提,自古及今无不如此。美军就认为,战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进而周密的作战计划,因此,一般在战争发起前数月,美国总统会向国防部布置拟制作战计划的任务,由国防部组织各军种及有关战区司令部的指挥官研究、讨论并确定初步方案,方案经总统批准后,才开始着手拟制详细的作战计划。作战计划制定后,也要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有时还通过高司演习对作战计划进行检验,并根据演习结果做进一步完善。企业也应如此,在每个重大商业活动前都应周密计划,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及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