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求存当自强
中国汽车消费目前仍以大、中城市为主,合资品牌占据很大比重,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汽车消费的主流群体将会发生转变,二三级市场被认为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吉奥销售总经理陶云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村改革及土地流转政策,将分流更多农村人口从事第三产业,微车‘星旺’作为生产资料和‘国情车’,正符合这一部分消费群体的需要。”
“面对汽车业寒流,每个企业都是一样的,也是公平的,每个企业都有不同的寻找自救的方式,找错了、找晚了,企业效益自然不好;找准了、找及时了,那么企业也就胜出了。”陶云德说。
微车及中低端家轿一直是民企立足之本,受金融危机影响,跨国公司也逐渐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小型车投放力度。日产、丰田、大众、通用等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一市场深耕细作,随着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及国内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小排量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点需要民企业清醒认识。
2008年12月31日,吉利获得中国光大银行为其提供的10亿元授信额度,这对吉利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虽然少了点,但吉利能争取到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最近,北汽集团与奇瑞汽车都获得了国有银行100亿元的信贷支持,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可以说,都是自主品牌,没必要将国企与民营对立起来看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在遭遇普遍危机的时候,有些领域确实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就汽车业而言,在面对危机时,民营企业确实比一些有国资背景的或顶着“红帽子”的企业,获得的支持更少一些,需要面对的困难更多一些。
民企夹缝求存更当自强,这就需要在品质、品牌、服务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获得多少资金支持仅仅是一方面。
虽有老话说,风雨历练筋骨更强,但汽车民企的筋骨现在毕竟还不强,有好政策的时候理应拉一把,别让民企摔趴下了。
已通过的汽车业振兴规划,虽然强调了对自主品牌及自主创新的支持,但并未提及对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的支持,但愿今后的实施细则能有所涉及。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