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公司之所以会被众多订单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造成被动生产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看重短期利益,不懂得舍弃所致。在该公司的意识里,只要有客户需求,能提供出产品,从简单的成本收益来评判,肯定会有收益,但却没有意识到这种蝇头小利给公司造成的无形损失是巨大的,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是致命的,总结一下危害大致有四点:
第一,盲目地不加选择地接单,使公司本来就十分紧张的生产资源更加吃紧,给公司的排产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第二,由于协调困难,各个业务模块都需要设立专人负责协调,人力成本增加,同时引发了部门之间的矛盾。
第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的强化,造成生产作业流程的频繁改变,机械设备的频繁调试,时间成本增加,设备利用率降低。
第四,排产的困难导致交付期的推延,致使一些大客户十分不满,最终另寻其他供应商,损失巨大。
造成上述弊病的根源就在于过于重视眼前利益,不懂得如何取舍,小单子不舍得放,小利益不舍得弃,最终扰乱了正常的生产持续,自己把自己绕进去不能自拔,因小失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虽然短时间内增加了销量,收入有所提高,但失去了什么呢?失去了团队的和谐,失去了设备和人员的效率,最关键的是失去了自身的信誉,丧失了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起决定意义的大客户,得失取舍之间,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其实这些道理一说就明,大家都很容易理解,但在现实的运作实践中,又有多少民营企业的领导者,面对眼前的现实利益可以坦然处之,直言放弃呢!或许他们有过思考、有过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眼前的短期利益。在众多民营企业当中,能够真正做到放弃短期利益,寻求长远收益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
普遍存在于民营企业中的第三个弊端是战略主线不清,盲目多元化发展。很多民营企业在最初只有单一业务的时候,运营非常良好。但随着多元化进程的开展,尤其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与主业无关、自己并不熟悉的陌生领域时,管理不到位、资金链吃紧等各种危机开始显现。管理战线的拉长导致各项业务都不能得到必要的支持,最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甚至原本运营良好的主业也被拖累得举步维艰。放眼望去,国内近几年因为公司盲目多元化而走向消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无外乎有两个动因,一是主要从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了做大、做强,寻求快速扩张;另一个主要是从赢利的角度出发,寻求能盈利的领域,快速跟进。两种思路都是好的,追求盈利和寻求扩张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在寻求多元化的过程中,未能将外部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进行有效结合,过于乐观地看待新业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最终导致新业务开展不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跟进不足,落得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结局。
在此并不是声讨多元化的不是,多元化无所谓对错,运用得好,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做大做强,分散单业务运营的风险,现实当中也有不少多元化成功的案例。这里要强调的是盲目多元化的危害,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都不占优势的境遇之下,进行多元化发展更需慎重。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民营企业来讲,要想开辟或者寻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领域是不现实的,而要在大量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采取异质竞争策略,明白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以自身的独特性来确立竞争优势,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是先打造自己的核心主业,只有在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之下,结合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审慎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多元化发展才是可行的,成功的机率才会大大增强。
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程当中最具活力的一股力量,已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部门和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有力支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将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非常重要的途径,国家和民众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寄予厚望。如今在改革、进取、创新的激情浪潮涌动之下,祈愿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去抉择,理清战略发展主线,瞄准长期收益,放眼未来市场,良性发展,成就百年基业。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