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论中国式管理的荒谬
来源:全球品牌网 更新时间:2009/7/10 12:01:25   
>> 相关新闻链接
·成功的领导者们是如何思考的? ·大集团下的众多品牌如何管理
·“常胜CEO”的管理智慧 ·企业管理的八项原则
·谈出口转内销企业的组织转型问题 ·适者生存:中小企业管理变革路在何方
·蓝海战略之父重谈“蓝海” ·千亿名企:全球赢商之道
·中小企业如何推广高优产品 ·用整合的手段巧度“冬天”

    曾几何时,曾仕强先生提出的所谓中国式管理,在中国某一特定时期内引起了较大社会轰动,媒体“爆炒”给中国企业家理所当然地提供了一套所谓合乎“理论”和“潮流”的人治化管理范本,一时间让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如获珍宝,甚至达到膜拜的地步。

  可以说,“管理”首先管的是“人”,其次管的是“事”,以千百年来形成的中国式人治社会管理方式,去管理中国的企业及人,不管从社会文化基础还是从人性角度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但是,个人认为企业管理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和潮流,当今社会已经不是过去封闭的时代,也不是过去狂热的个人崇拜时代,网络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让我们整个社会近乎处于一个透明的玻璃瓶中,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将信息封锁,也没有人再可以利用信息不对称去管理人和让人臣服。尤其是让已经成为了社会主流力量的“80后”臣服,因为他们是一个充满个性和崇尚自我群体,他们从小在家接受的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一代,他们更是追求理性和公平的一代,因此不可能去臣服于某个人或者崇拜某个人。在管理上,他们追求的是制度化和法治化,而不是以人治为中心的中国式管理。

  中国式管理的提出本身就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

  中国式管理包括两个关键词:管理、中国式。按照中国式管理倡导者的说法,所谓中国式管理就是中国的管理者在中国环境中对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研究中国式管理,就要总结归纳出中国式管理区别于其他国家企业管理特点,包括研究形成这种模式的思想、制度、历史等机制因素。中国式管理必须考虑本土化的特点,要强调的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研究思路。

  管理,实质并没有好与坏之分,没有东方与西方之分,也没有中国与外国之分,只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别。适合的,即便看上去不“现代”,也应采取;不适合的,即便再先进,也要视情况选而用之。对新的好的东西要学;对传统的该总结再继承,但应该要有创新;管理中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位再适当灵活运用方法以达到行之有效,千万不要被任何成型的模式所套牢住。

  当然管理的基础是文化,中国文化传统下的管理也有其特点,非要说成是“中国式管理”只是一家之言,核心应该是“收权收利放责”:权力向上集中,资源(利)向上集中,责任向下放。其实从管理本身来说,是不存在什么中国式、美国式、英国式……提出中国式管理,并不会促进管理科学的提升,无非就是多了一个本土化的概念而已。

  中国式管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1、领导受益,下属担责

  诸葛亮是中国式管理的先驱。诸葛亮“挥泪斩马謖”就是中国典型的“向下问责”案例。当时是整个战略失败,这一点诸葛亮心里很明白。而局部失利是整个战术的体现,所以任何人都守不住街亭,这是诸葛亮再清楚不过的了。globrand.com而如果按事后推测的方式作战,恐怕失利更快,因为平地根本不堪一击。但事后总要追究责任,于是总能找出一个理由来使你认罪服罪。如果是平地扎营而失败,同样也会追究责任,当然理由就是为什么不按兵书所做。这只是欲盖弥彰的问责,实际是开脱了诸葛亮自己的责任。当时的权力全部集中在诸葛亮那里,下属只能按照他的锦囊妙计执行,但责任还是要分散到下属身上,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核心精髓,也是后人领悟到的“中国式管理”的内涵。

  出了问题不是找原因,而是往上跑关系、表忠心,这就是“中国式管理”。

  2、领导点头,下属哈腰

  儒家文化重视“忠诚、孝顺”,上级看下级的第一考核指标是忠诚度。只要忠心于上级,错也是对;如果不尊重领导甚至批评领导,下级对也是错,彭德怀就是很好的例子。儒家文化重视“面子”,上级错是自我批评,他如果不愿意自我批评,下级千万不能去批评上级,要维护上级的面子,“为尊者讳”。

  中国式管理追求的是对领导者权威的维护,而不是对组织体系不断进步的维护,所以在管理上领导者是核心,一切向领导看齐,成为了组织成员生存的捷径。这不利于组织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组织的公平与合理性。

  3、领导越权,下属逢迎

  美国人的管理精髓是“责权利相衬”,总统不管州长责任范畴的工作,他无权管,谁的责任谁负责。哪怕台风来了总统也不能去现场指挥,以免越级,干涉州长职权范围。总统不能罢免州长,也不能把一个州的资源无偿调拨走;州长干得不好,该州选民自然会让他下台。

  中国人的管理不一样,中国人的管理,凡事领导冲在前面,才是好领导,事情才能办好,一旦领导没有领头,事情就永远也办不好,而且大家还心安理得,感觉没有领导事情办不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中国式管理领导的越权成为一种榜样力量,而下属的逢迎也自然成为一种优秀的促进力量。

  中国式管理的条件已经不具备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本质上来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倒退的学说,是不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一体化的时代潮流的,它还是倡导一种自我封闭式和自我陶醉型的落后管理模式。倡导中国式的管理,好比是袁世凯称帝,虽然满足了一些民营企业家或者国有企业家,对于企业管理及权力掌控的欲望,但是并不适合企业走顺应社会潮流,走更科学更理性更持续的发展道路。

  满足一人之欲,满足一家之私的中国式管理,无疑在中国存在很多市场,但是这种封建王朝时代的管理方式,对于现阶段处于大(全球品牌网)国崛起的中国,这种自我愚人式管理,是对社会全体智慧的侮辱和强奸,同时也是对他人价值的玷污与胁迫。很显然,在强权社会里,这种管理方式可以保证执行体系的有效性,但是在开明时代中,这种皇帝的新装式管理很显然不会得到大多数群体的认同。



责任编辑:cprpy
[1] [2]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