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促进会动态 | 理事展示 | 大型专题 | 活动展示 | 独家访谈 | 入会指南 | 企业家心语 | 宏观阅读 | 专家论道 | 经济新闻 | 环渤海财经
    在现实生活中,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详细]
与狼成狼,与猪成猪!
    中国是一个爱吃的国家,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谈成的,很多怨恨也是在酒桌上产生的...[详细]
请客吃饭,不懂这些等于白请!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他们也许貌不惊人,也许才不出众,却在无形中有着一股别样...[详细]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从古至今,鸡蛋始终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离不开它。不过,虽然吃了好...[详细]
早晨吃鸡蛋对身体是好还是坏?万万没想到!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详细]
让步
 
高盛的中国生意:介入的中国战略行业远不止石油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更新时间:2010/5/18 16:17:29   
>> 相关新闻链接
·基金经理被疑利用设计上的"疏忽"做空期指饱私囊 ·国储油大门向民营油企开放 可缓解民企油源问题
·万科首次表态:要按购房者接受的价格卖房 ·国资委副主任:货币、房地产等政策或实行动态微调
·商务部: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的定价权几乎全面崩溃 ·工信部部长李毅中:3G用户已达1808万户
·农信社“化茧成商”之痛 ·报告:数字经济将成欧洲经济发展主要驱动力之一
·金融危机中傲然挺立 访中国海运集团总裁李绍德 ·“炒蒜”团获利转战“炒豆” 京绿豆批发价飙升

    掘金西部矿业

    上述两大事件,并未影响高盛在中国的生意,大生意仍然源源不断。

    上述投行人士介绍说,在过去的10年中,高盛是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高盛还是第一家在中国获得QFII(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牌照的外资金融机构。而这些,都为高盛在中国的PE市场大施拳脚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据媒体报道,2007年7月12日,被誉为“资源之王”的西部矿业上市,这是高盛首例A股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仅仅一年前的2006年7月20日,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以未分配利润按每10股送红股35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送股。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从3250万股猛增至19230万股,上市后经过历次分红,每股成本也降至0.34元。

    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 3月3日,高盛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0000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该次减持后,高盛仍持有公司股票73150000股,占总股本的3.0697%。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

    “高盛大规模减持之时,恰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雪崩,西部矿业股价亦从历史最高价68.5元最低跌至5.30元。很多人认为高盛是在割肉。事实上,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仅西部矿业5%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而此时中国股市的投资者却是伤痕累累、哀鸿遍野。”《21世纪经济报道》在近日的一篇报道中如此描述。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高盛能够在2006年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西部矿业,被认为是受到了“优待”。“因为在当时,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监管层收紧了外资机构在华的投资范围。”一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法律顾问的资深律师称。不过,他分析说,还有一种情况是比较符合当时的操作环境,即高盛以高盛高华这一合资证券公司的身份投资西部矿业,因为这家合资公司早在2004年就获得了中国监管层的审批可以在国内经营相关证券投资业务。

    “不管是以何种方法,都表明了高盛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能量之大。”该律师认为。

    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江涌

    与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国市场的姗姗迟来者。

    日本野村证券1973年开始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摩根大通1980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高盛1994年才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但是,高盛进入中国市场后,迅速创造了令国内外同行羡慕不已的众多“第一”,甚至是“唯一”:唯一一家作为主承销商全程参与中国政府每次主权美元债务海外发售项目的国际投行;第一个外资机构投资中国金融企业股份(平安保险,1994年);第一家获准交易B股的外国证券公司;第一批获得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的外资机构之一;第一家成功地使中国通信、航空、金融以及石化行业踏上公开发行之路的外国证券公司;第一家中标处理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外资机构;第一个组建合资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中国不良资产的外资金融机构;等等。

    从高盛到白宫

    在全球范围内,高盛都将它成功的秘诀归结为独到的经营管理。不过外界更关注和感兴趣的是,高盛与美国政界的密切关系。

    多年来,高盛向华府输送众多要员。在前任布什政府中,和财长亨利·保尔森一样,很多要职都有高盛任职背景:高盛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出任过纽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长;高盛前合伙人肯尼思·普罗迪曾经担任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进出口银行总裁兼董事长;高盛前任执行合伙人鲁本·杰弗里担任大宗商品期货及期权交易负责人;高盛前任联合董事长斯蒂芬·弗里德曼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后任白宫外国情报咨询委员会主席;高盛原执行董事长乔舒亚·博尔顿担任白宫办公室主任;高盛前副总裁罗伯特·斯蒂尔担任财长的国内金融顾问;原高盛全球股票业务主管兰德尔·福特担任国务卿赖斯的顾问。

    2007年高盛税前收入第一次有超过一半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中国是高盛收入增长最快的市场。高盛在中国市场的成功范本,成为很多国际同行羡慕和学习的榜样。

    比如,2004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高盛与北京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规定:境外股东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证券公司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得超过1/3。高盛名义拥有合资公司33%股权,高华拥有67%的股权。但是,高华是由高盛借款1亿美元组建的,另一出资人是高盛的重要客户联想集团,当时联想被业内评价为只是扮演“掩护”角色。高盛高华证券近乎100%是高盛控股,这是业内早已公开的秘密。

    英国《金融时报》曾就此评论,高盛此举已迫使其他投资银行改变策略,大多数外资银行过去将时间花在收购中国本地券商少数股权的谈判上,现在却希望达成与高盛类似的交易,但他们能否如愿以偿却是个未知数,“也许是因为没有哪家金融机构像高盛那样与中国官员有如此密切关系”。《金融时报》如此评价高盛。



责任编辑:cprpw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河北省企业风险防范促进会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28489号 公安备案13010202001484号
Copyright2000-2012 邮件:hebcpr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