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使人们对“金砖国家”(BRICs,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打头字母缩写)这些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能否持续产生了怀疑。为什么这些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在外部危机冲击下会发生剧烈震荡?像金融危机这样的外部冲击对于这些新兴经济体影响的传导机制、反映以及对其整个赶超与崛起进程的影响如何?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构建灵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危机防治体系,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无裨益。
一、金融危机对金砖国家的冲击
全球金融危机对金砖国家的冲击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的。
1.金融冲击
金砖国家资本市场剧烈震荡。新兴国家的资本市场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使得新兴国家证券市场对发达国家的股市波动十分敏感。次贷冲击波导致新兴国家股市剧烈波动、市值严重缩水。摩根士丹利MSCI金砖四国指数下跌近六成,比以26个新兴国家为基础的新兴市场股指下跌(55.2%)和全球主要股指下跌(40.7%)幅度更为剧烈。 有的国家还因投资与美国次贷有关的债券及国债而遭受打击。
吸引外资下降和外资流出增加。2008年,俄罗斯私人资金净流出量为1299亿美元;巴西外资净撤资额达到488.8亿美元,居民净储蓄额也比2007年下降48%,美元净流出量达9.83亿;印度外资净流入从2007年的600多亿美元下降为零。2008年,中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均出现明显减速。
货币贬值与外汇储备缩水。金砖国家出现货币贬值趋势。俄罗斯卢布一改2000年以来稳定升值趋势,卢布/美元汇价自2008年8月到2009年2月份跌幅约40%。俄罗斯外汇储备在近半年里减少了1200多亿美元。巴西的雷亚尔兑美元汇率从8月份到年底贬值近50%。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稳步升值趋势也出现了变化,在2008年12月份出现了约1%的贬值。印度卢比兑美元全年跌幅超过20%。
2.需求冲击
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商品和加工产品需求与价格下降,使金砖四国出口遭到不利影响。过去数年,俄罗斯和巴西经济增长与资源价格高度相关,在油气价格、铁矿石价格及农产品价格等急剧走低背景下,俄罗斯出口顺差开始显著下降。2008年7月石油价格达到高峰后急剧下降,使俄罗斯石油出口减收数百亿美元。2009年1-2月份,俄罗斯出口继续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超过50%,贸易顺差下降达2/3。同样,海外订单减少使印度出口2008年10月-2009年1月连续四个月下降,2008/2009财年外贸逆差预计超过1000亿美元,使其外债/出口比率将在目前96%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2008年中国出口增长率同比下降7个百分点,2009年1-3月出口下降幅度超过20%。2008年巴西出口出现10年来首次下滑和8年来首次逆差。2009年1-2月巴西日均进出口同比分别下降22%。
3.信心冲击
金融危机还通过预期不佳对新兴国家经济产生冲击。失业增加和收入预期不稳定,使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信心降低。民调显示,俄罗斯49.8%的居民认为,俄罗斯在世界各国中受危机打击最重,经济复苏时间较长。卢布贬值一度引发居民抛售卢布购买美元,私人资本外流大幅度增长,几年前一度出现的私人资本净流入重新出现逆转,居民开始改变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印度也发生过银行挤提事件。巴西居民储蓄增长大幅度下降。对雷曼投资的失利,使印度第二大银行ICICI出现挤提。
综上所述,金砖四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全面冲击,有些冲击极为相像或相近,但由于初始条件、经济规模、经济弹性、经济结构、对外依赖度、政府资源动员与宏观调整力度等方面的不同,四国受到冲击的重点领域和程度还是有差异的,因而,其受到冲击的综合表症也有差异。总体而言,中国所受到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出口下降及其对实体经济的拖累,而金融货币领域的损失和影响较小;印度和巴西实体经济受影响较小,经济下滑幅度较小,但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较多,债务负担加重;俄罗斯则在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双重领域所受到的冲击均很严重,在金砖四国中经济表现最为糟糕。
二、金砖国家“危机过敏症”探源
新兴国家的过敏症状,是对全球经济失衡强制性调整的结果,也是新兴国家内在多重失衡急需深度调整的体现。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是以美国、欧洲和以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双赤字”膨胀和金融泡沫过多,引发全球性流动过剩、资产价格飚升和需求过度。大量资金从美国流入新兴经济体,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失衡,形成恶性循环。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严重到一定程度,成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刻根源之一。但新兴国家内部失衡严重,也存在内在深度调整要求。新兴国家的内部失衡,主要是新兴国家在追求高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