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Walkman”和“Cybershot”,索爱开拓了音乐/照相手机的蓝海,但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对混血儿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而言,这个经济寒冬格外的冷。始于2008年第三季度的亏损没有缓解的迹象,2008年净亏7300万欧元,第四季度销售量环比下降21%,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0%。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下滑50%,净亏损2.93亿欧元,不仅进一步恶化了其财政状况,也给这场国际婚姻拉亮了红灯。
“考虑到运营成本和部门重组费用,索爱11亿欧元的现金流只能支撑到今年年底。在2010年前,如果要打一个翻身仗,至少需要14亿美元的额外资金。”野村证券(Nomura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师里查德·温德瑟(Richard Windsor)告诉《商务周刊》。5月初,索尼CFO大根田伸行(Nobuyuki Oneda)首度对外界承认,索爱急需筹措1亿欧元资金。
全球经济衰退,并不能充分解释索尼爱立信的大幅滑坡,毕竟,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同行诺基亚、三星和LG的业绩表现都还过得去。尤其是三星,在2009年第一季度售出了5140万台手机,市场份额上涨4.7个百分点至19.1%,稳居亚军。
市场研究公司CCS Insight分析师杰沃弗·布拉伯(Geoff Blaber)对《商务周刊》解释说:“在全球5大手机制造商里,索爱更加依赖于成熟市场,这导致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很大。”
在风光时期,索爱曾经信誓旦旦地宣称5年内冲击全球手机三甲。但现在,索爱却急需解决生存问题。据德国《经理人》杂志报道,爱立信正计划退出索爱。这段长达8年的婚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从天作之合到昙花一现
在1990年代中期中国内地从模拟手机向数字手机转型时,爱立信手机曾是彼时市场上的“诺基亚”。但2000年时,爱立信T28机型出了质量问题,被消费者嘲笑为“病魔王”,令爱立信原先的高端形象一落千丈。同时,爱立信也严重缺乏新品,几乎没有时尚新潮的手机型号面市。2000年,爱立信出现亏损,2001年,原先威风八面的爱立信手机,市场占有率已降至历史低点7%左右,并深陷亏损泥沼。
索尼,则是手机市场的另一个失意者。虽然一心想在手机市场大展拳脚,但由于缺乏通讯领域领先的科技和经验,索尼一直未能在日本以外的市场取得成功,只有眼睁睁看着素以“赶超索尼”为目标的三星跃居世界手机第三位。
2001年,两个失意者走到了一起,合资建立索尼爱立信,各占50%的股份。索尼的强项是消费电子和数码IT产品,爱立信则是网络技术和设备提供商,为索爱提供芯片及相应平台解决方案。两家企业的互补性很强,技术与设计互补,市场与市场互补,业界一度称其为“天作之合”。
但最初索爱的市场表现并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合资第二年,虽然索爱的新颖产品T68ie、P802带给了消费者很多惊喜,但合资公司的市场份额还是从一年前爱立信的7.7%降至5.4%。韩国三星则以7.5%的市场份额超越索爱,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面对迅速下滑的市场份额,爱立信有所动摇。其总裁柯德川曾暗示:索爱如果不能很快迅速长大,获得利润,等待的将是悲惨的解体命运。
但2003年推出的T618坚定了双方对索爱的信心,这款钢琴黑色搭配银色边框的手机,依靠功能和外观上的巨大突破迅速风靡全球,到第3季度成为各大排行榜上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也使索爱当季度宣布赢利。“对于生产消费类产品的企业来说,我相信要扭转竞争局面最关键的因素是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拳头产品。T618扭转了索爱的竞争局势。”索爱当时的全球总裁井原胜美回忆说。
继T618之后,索爱加速在音乐手机、照相手机这两个高端产品领域的研发,最终音乐手机成为帮助索爱一笑江湖的法宝。最早的音乐手机实际上是由西门子在2000年底推出的内置MP3播放器的6688,但在2005年之前,音乐手机市场都没有杀手级产品问世,直到2005年7月,索爱凭借母公司索尼在音乐电子类产品行业的高起点以及闻名全球的Walkman品牌,在音乐/照相手机市场后来居上,它推出的“全球第一款Walkman音乐手机”W800c虽然在今天看来其配置并不过人,但在当时这款手机成为名副其实的“划时代产品”,因为在此之前,终端商的着力点放在手机的语音通话和外观设计上。此后,音乐、照相、游戏等多元功能成为中高端手机的“标配”。
由于受到年轻消费者们的热烈追捧,W800c上市不到半年时间全球出货量已达到300万台。随后一年间,索爱乘胜追击,先后发布7款Walkman音乐/照相手机,抢占了音乐手机市场的头名。根据IDC的统计数据,索爱2006年第4季度的手机出货量激增61%,主要的动力来自于Walkman和Cybershot两大品牌的影音手机。顶峰时,索爱季度净利润达到过4.47亿欧元,市场份额进入前四,索爱也在这时喊出了冲击全球手机三甲的目标。
凭借“Walkman”和“Cybershot”,索爱开拓了音乐和摄像手机的蓝海,但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全球手机大佬诺基亚在2006年推出多款以音乐和照相为主打的手机,以及三星、摩托罗拉也频频跟进与赶超,蓝海逐渐变成了红海,索爱的音乐手机无论在内存还是音质上都逐渐落于下风,先发优势消失殆尽,未能再现辉煌。
名门之后与同床异梦
在一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位置之后,索尼爱立信为何没能扩大它的优势,反而被跟随者迅速反超,可能是一个富有管理学研究价值的案例。某种程度上,正是人们看好“天作之合”的理由构成了一家企业持续前行的桎梏:专精于消费电子行业与通信设备行业的索尼和爱立信,有着两种不同行业、不同大陆的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要在一家“名门之后”里融合,殊非易事。而双方的股权比例又势均力敌,一旦无法形成合力,势必同床异梦。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