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强在《牛津管理评论》撰文谈大老板的“三不”境界,即老板首先要学会“看不见”,在完善管理体系后,不要随便干涉下属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即使有不合适的地方,也要装着看不见,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其次要学会“听不见”,如果老板的听觉太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的耳朵中,如果老板爱听,公司小道消息会畅行,正式的信息渠道就会萎缩或瘫痪;三是要学会“做不到”,如果大老板对公司事务常“想不到”(想到了也说不知道)和“做不到”(能做也要让合适的员工去做),这样就会让下属多想,让下属多做,老板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情。他认为,老板只有超脱才能客观、只有客观才能专注、只有专注才能超越。老板要修炼到孔子说的“仁”的境界: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看不见、听不到、做不到的老板才是好的大老板,否则就是小老板!”但他也认为,这些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做起来很难。
我自己也有过相似的论调,建议那些大老板在工作中要学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卖傻”。目的是让组织中的更多人才发挥作用,特别是不受“约束”(在法律、道德框架内)地释放他们的聪明才智。领导无论是专家与否,即使自己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子?大老板要善于放大自己的作用,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让组织和每个人都动起来。我到慈溪一家电器公司参观,老板告诉我,现在企业家的三大时髦(驾车、用电脑、说英文)他一项也不会,但却擅长发现和利用人才,让会的人去做,结果企业在这几方面照样做得很好。很多企业或组织,领导是行里专家,看到问题更愿意自己动手搞定,特别是那些“专家管理者”,往往因其是某领域的专家,才能过人,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而且又善于冲锋陷阵,常常轻易地对所有事情说三道四,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结果会导致整个组织迟钝和懒惰。主动做事的人经常出力不讨好,还常挨批评,大家的最佳策略就是等老板指示和推动。
这里讲大老板,一是暗含事业做得很大的企业家,二是指企业或组织的一把手或关键决策人。过犹不及,如果所有的干部和骨干都照“三不”来做,就会导致组织和企业无人做实事。
“三不”主义与大老板如何通过组织和员工放大自己的作用,与管理界经常追求的“无为而治”和强调的“抓大放小”有相近的意义,但大家经常感叹的是很难做到。为什么说来容易做来难?除了老板的行为习惯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理性的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或缺失,导致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老板决定或亲自处理,全力而为都难以有效治理,岂能放手让员工发挥?本来老板就有爱看、喜听、乐动的习惯,不太受重视的理性制度和体系的缺失或难以有效运转又进一步加深了老板这种习性,形成正反馈。实际上,“无为”并不等于“不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方向、做好定位、建立起保证规范运行的理性体系后,自然可以轻松地“无为”。明确愿景和目标是大老板的基本责任,关系到组织及其发展的定位,而规范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则是组织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同时也是放大老板个人作用的利器。
我自己在管理研究和实践中,不仅提倡“抓大放小”,更注意“以小察大”,即注意从日常小事或问题中看到背后理性制度和程序的缺失或不足,这样才能真正使大事做好;另外追求“和谐管理”,通过辨识“和谐主题”抓住大事、把握关键,通过“谐则”形成规范、理性的组织和制度体系,通过“和则”调动全体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性和应变性,达到真正的“无为而治”,实现组织或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不”主义是为了保证更好地做好该做的事,并不是真的不看、不听、不做事,而理性、规范的组织支撑体系则是能做好该做事情的基本保证。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