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如果剔除房地产因素的话,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的迹象。
★即便国内粮食减产5%也不会明显影响当年粮价,况且西南干旱地区的粮食减产也不到全国的5%。
★剥离房价后的物价指数,或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真实反映通胀的真实情况,因此当前的通胀压力仍不可小视。
★“越调控、越涨价”,单从数字看,一季度的房地产相关数据印证了这一说法。如今中国经济进入黄金期,是否预示着为楼市调控留下空间?
■11.9%———经济是否过热?
相比2010年提出的“保八”目标,一季度11.9%的GDP增速明显超出了预期。根据历史经验,GDP达到12%以上的增速,中国经济过热的迹象即开始显现。中国经济快车再次加速到如此高位水平,这是否意味着,经济过热将再次重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一季度GDP数据高企有去年同期基数过低的原因。此外根据他的计算,GDP的环比也出现了2.7%左右的增长,但是由于一季度经济回升仍然是投资驱动型的,会导致环比数据波动较大,鲁政委认为,当前经济增速总体表述的话可以视为中性偏强,并没有过热。
中央财经大学王福重教授更进一步认为,由于主要受投资、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拉动,如果剔除房地产因素的话,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的迹象。
■物价回落———通胀压力是否缓解?
2月份2.7%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将中国带入实际负利率时代,也让业界对通胀的担忧进一步紧张,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回落至2.4%多少令人“振奋”。由于全年物价3%的增长目标被一致认为将是刺激政策退出的主要参考指标,此番从2月份的准高位回落,至少从趋势上看,通胀的压力没有如此前预期一样迅速到来。
此前有分析认为,西南地区的干旱将推涨3月份的物价指数,对此鲁政委按照经验来看,即便国内粮食减产5%也不会明显影响当年粮价。不过由于处于西南旱区下游的湄公河流域粮食产量也可能受到影响,明年国际粮价可能会受到干旱影响,进而逐渐传导至国内。
■CPI加权待改进——— 不能只看肉价不看房价
由于国内消费者物价指数的统计中不包含房价,因此统计数据往往和人们的切身感受存在些差距,而一季度房价逆市的疯长和物价平稳回落间的矛盾则显得更扎眼,因此将房价纳入CPI评价体系的呼声日益高涨。
根据专家的测算,如果CPI统计加权房价的话,目前国内的物价指数早已经超过了3%的心理警戒线,而剥离房价后的物价指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真实反映通胀的真实情况,因此当前的通胀压力仍然不可小视。
■增长三成——— 房地产投资是否过热了?
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增长35.1%,比上年同期加快31个百分点。这显然与一直强调的对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走向背离。
与之相对应的是,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5.9%。“越调控、越涨价”,单纯从数字来看,一季度的房地产相关数据再次印证了这一说法。
事实上,14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率先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之后,同日下午,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再次指出,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将坚决遏制。
采访中,专家认为,一季度数据出炉印证中国经济进入黄金期,这也为楼市调控留下了空间。
■高增长低通胀——— 近期还会加息吗?
抛开CPI指标的指导性不谈,从一季度11.9%的经济增长速度和2.2%的物价涨幅来看,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无疑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种健康状态之下,之前浓厚的加息预期也因数据的披露逐渐转淡。
银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无论是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还是央行加大央票发行力度来看,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在调控方法上更加侧重于对流动性数量上的控制,而非直接加息的方式。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李康则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央行采取加息的方式一般都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增速超过12%,另一个是物价涨幅达到5%。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和央票发行力度加大使得二季度加息的必要性不大,此外由于国际经济形势还并不明朗,因此通过加息退出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也不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