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苏泽光也认为,“很难判定金融危机的破坏什么时候结束,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内地和香港会首先脱离这场金融危机。”
世界金融危机,改变不了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这几乎是企业家、学界以及政界的一致看法。
不要忽略中国经济的“病灶”
不过,在通往“美好明天”的路上,能不能克服“今天”的困难,顺利实现“扩大内需”的各方共识,企业家有着各自程度不同的忧虑。
鄂尔多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是《中国企业家》杂志“两会”沙龙的常客。2004年的“两会”沙龙,他对当时宏观调控的不同看法曾经语惊四座。这次会上,王林祥以冷峻的表情、铿锵的语气再次表达了类似的忧虑——
“现在从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到我们有些代表也好,大家都把我们这次在经济上遇到的困难,说成是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前几年开始搞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国家的经济从2007年年底就有下行的趋势,那时候网上也好,有的经济学者也好,都已经指出了这个问题。但是在2008年6月份以前,我们还一直是防止经济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并且一年之内,请大家注意一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三次。这么大一个国家,谁能受得了。”
“不要把宏观调控搞到微观到不能再微观的程度。”经历了五年宏观调控的风雨,王林祥的核心观点很清晰。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对于王的观点深以为然。“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全球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一个助产士,它反映的是我们国内经济结构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多年下来积压了这么多矛盾。”
对于“4万亿刺激经济”这个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他表达了企业家群体的共同忧虑,“国家拿出4万亿带动民间投资,传递的信号是积极的。但我们很担心这一轮投资过后,中国经济结构性的问题,增长方式的问题,还有体制问题,能不能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话,下一轮,两三年以后怎么办?”
“因为我跟地方政府接触得比较多,去年以来,中央投资2300亿在两三个月内要发放下去,地方政府就是‘跑部钱进’。这让我想起了20年前、30年前的现象,我自己感觉非常不好。这里面深层次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当然,危机来了,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是可以的,但是长期来讲,是不能解决经济发展根本问题的。所以有人对未来中国经济反而产生信心下降的趋势。”胡葆森说。
马蔚华和俞敏洪看到了同样的问题。不过,他们更立足于希望与建言。马说,“必须把民间资本带动起来,光靠政府赤字9500亿,再加9500亿也不够。”他建议向民间资本放开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其它一些垄断领域。
俞敏洪认为,“4万亿投资的走向,一方面不能搞重复建设,第二确实应该让中小企业真正地发展起来。中小企业起来,就业就解决了,社会就安定了。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这次危机对中国是一次重大的机会,就是把真正的民间力量进一步地开发出来。”
作为一个成功的民办教育家,俞甚至说,“自己只发挥了20%的力量”,如果国家对民办教育各种各样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我肯定能再发挥50%的力量。”
还有一些与会代表、委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如,近来国家对纺织业的出口退税再次逼近17%,美克投资集团董事长冯东明就担忧,退税在某一个行业增长过激,会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珠三角的产业工人夫妇俩每月2000块钱收入,再养一个小孩,大家想想这是怎样一个生活情况?”江门金羚集团董事长潘皓炫觉得中央在惠农政策之外,需要考虑提高城市产业工人的收入。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