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第二大推土机生产制造商,河北宣工积极开展“对标”行动,产品市场占有率保持在30%。图为生产车间一角。
本报记者 郭昭摄
今年1月,记者与省工信厅装备工业处调研员张志文、产业政策处副处长尚林海一道,就对标山东装备制造业进行采访调研。一路上,我们都在思考:对标山东装备制造业,企业怎样选择标杆?向标杆学习什么?
从山东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个曾做扳手的随机配件厂,如何跃升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标杆?
【标杆故事】
福田雷沃重工:整合创新,起步就与世界同步
时值冬季,本是农机具生产、销售的淡季,但我们在位于山东省潍坊市的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流水线上一片繁忙,蓝色的拖拉机、蓝色的工作服,成为车间内流动的风景。一辆辆满载着农机具的卡车从福田雷沃重工鱼贯而出。“大中拖拉机产品的日产能已达到单班最大的250台,仍然供不应求。”福田雷沃重工党委副书记杨洪义高兴地介绍。得知我们前来对标时,他笑着说,福田雷沃也是从对标起步的。
一番话,引出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对标故事。
时光倒转12年,这里还是一个生产钳子、扳手等简单随机工具的百人小厂。从2000万元到136亿元,短短12年,福田雷沃重工销售收入实现了600多倍的增长,农业装备、工程机械、车辆等产品出口116个国家和地区,拳头产品雷沃欧豹拖拉机、雷沃谷神收割机跃升为“中国农业装备第一品牌”。
“瞄准世界顶尖企业追赶,起步就与世界同步,国内、国外市场并举,我们1年走过了别人10年的路。”回首往事,杨洪义无限感慨。
1998年,福田雷沃重工决心挺进农业装备整机领域时,国内有著名的三大拖拉机厂,但他们却选择了更高的标杆———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农机巨头美国迪尔公司。他们马不停蹄地组建技术中心、联手知名院校,悉心研究对方的产品与技术,走出了一条“集成知识、整合创新”之路。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技术中心已发展成为实力强大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整合创新中形成240多件专利,集中了本产业领域的大量核心、关键技术。2006年,福田雷沃重工投资逾千万欧元,联合国际知名企业建立欧美技术整合中心,先后研发出265马力、300马力等大马力拖拉机产品,长期由欧美国家垄断的大马力拖拉机生产格局由此被打破。
然而创新的脚步依然匆匆,当美国迪尔公司450大马力拖拉机在东北、新疆等地的广袤原野驰骋时,福田雷沃重工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创新之路尚需加大“马力”。
优秀企业的起步往往从科技创新开始,持续发展也必然靠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推动。福田雷沃重工如此,山东省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方阵亦如此。到2009年底,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9个,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建立。
雄厚技术实力的有力支撑,如同强大引擎,引领山东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步伐。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9898.5亿元,同比增长21%;完成工业增加值5402.8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利润1200.7亿元,同比增长28.2%。骨干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按销售收入统计,2009年,山东省农业机械销售收入居全国第一位,机床工具、工程机械、汽车行业居全国第二位、电工电器居全国第三位。
【对标启示】
张志文、尚林海:2009年,我省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3871.16亿元、工业增加值1033.51亿元、利润总额245.07亿元,均是山东的1/5左右,增速分别低3.5%、1%和13.7%;山东装备制造业主要指标在全国排第2位,河北排第12位。
对标山东装备制造,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总体规模和占全国位次的差距。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我们的差距,归根结底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少。2009年,我省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348.10亿元,占全国同行业比重为1.44%,在全国排第19位。
我省装备制造业创新机制建设滞后,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势在必行。一是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大力开展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政府推动引导、企业积极创建,促使技术中心数量快速增加。二是鼓励引导企业充分利用环京津的优势,吸引京津假日人才、退休人才到我省企业技术中心工作,招才引智。三是政府牵头,依托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建立行业技术研究中心,以加强行业基础性通用技术的研究。
曾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的发动机厂,如何跃升为中国动力市场“第一品牌”?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