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之二:多元化布局
但在众多潜在资源中,到底整合谁,这也是个问题。在帅新武看来,这里面有战略的思考,也有个人的爱好。“农业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稳定的产量和稳定的回报问题。”因此,华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多元化经验的策略,以对冲单一种植业面临的天灾、病虫害风险。在选择具体的项目时,帅新武最看重的是项目本身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未来增量空间如何。比如苗木,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要发展起来的配套产业,而高端粮果则是城市消费升级的趋势性产品。
当然符合这个标准的项目非常多。在这里就有帅新武的一点私心了:“现在有这么多项目可供我选,我为什么不选自己喜欢的呢?我不喜欢早起就看到一院子猪,那我就不做养殖嘛。”不做养殖、不种蔬菜,把种植范围锁定在粮果苗三个领域,这是华凯的战略。做出这样的部署,除了帅新武的爱好之外,更重要的是保证连锁农场的可复制性。
秘籍之三:只种植当年产出的品种
华凯在选择具体种植的粮食和水果品种时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种多年结果的作物,只种植当年产果的品种。这是为了保证农场能够像工厂一样,每年有可保障的产出。“一棵苹果树成熟结果要5年时间,那这5年土地上的受益我们不就浪费了?”
刚刚接手海南元合实业的农场时,这里将近70%的土地上种植的是多年生的芒果。华凯当即砍掉了所有芒果树,改种当年就能结果的香蕉。“一般人不敢担这样的损失。”帅新武说。
华凯的农场全部采用的是封闭的企业化运营,因此,在里面工作的就不再是农民,而是农业工人。为了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华凯采取了特殊的鼓励措施。它以50亩为单位,把土地分包给种植者,然后把当地50亩土地平均产量下调10%作为工人的任务基数,超出部分进行奖励,最高奖励比例能够达到40%。这样的制度下,农工的收入和农场的产出都得到了提升。
秘籍之四:整合新品种资源
上面讲的都是华凯运营农业的模式,那么它到底靠什么挣钱呢?帅新武给出的答案是:差别定价权。怎么解释?就是种植别人没有的新品种,以新奇来换取更高的溢价。
帅新武津津乐道的新品种有帝王蕉,有口味独到的台湾青枣,有开绿花的杜鹃,有金叶六道木,有给糖尿病人食用的大米,不一而足。以华凯最新推出的七彩稻米为例,其13.8元每斤的定价足足高出普通大米6倍有余。
不断推出新品种是华凯维持种植业相对高利润的诀窍。但是这些品种都不出自华凯自己的研发。在帅新武看来,新品种的取得还是要靠整合市场的力量。“现在有些做农业的人被误导到了高新农业上去,搞基金、搞种苗。这些都是科研院所应该干的事情。企业要提高技术门槛,就要借力,借别人的脑来为我们办事。自己去做新品种的,那是笨蛋。”
华凯的新品种全部来自海外引进和与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所谓合作研发,其实是华凯为科研机构提供新品种的大规模试验田,这些试验田都要在几百亩以上,以确定植物性状的稳定。“我们要担试验失败的风险,但成功的收益是我们将获得这些成果的独家经营权。”
一个产品不能包打天下,帅新武当然清楚。一个新品种在华凯生命周期将是3到5年,一旦品种出现性状变异,或者因为技术弥散而大众化,那么这个品种就将被淘汰出局。
整合科研资源已经成为华凯棋盘上非常关键的棋子。但由于现在能够给科研机构提供如此大规模试验田的企业还非常少,因此这项关键工作反倒不难,甚至有国字头的机构把新品种白送给华凯试种。
与研究机构的合作,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专家能够帮助华凯的员工提高日常的田间种植技术。在帅新武看来,在外部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日常种植和管理技术才是新农业企业的关键竞争力。他也坦承,刚刚三岁的华凯,在这方面“自身能力还很有限”。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