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26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实的通胀压力有所回升,但不应对此过于担忧。宏观调控应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经济形势复杂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形势?
王一鸣:国际方面,全球经济复苏仍显乏力,国际金融体系尚未稳定,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风险凸显,刺激政策退出面临两难选择。从发展前景看,世界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短期内很难恢复到危机前2003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4.6%的水平。
国内来看,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首先,外部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恢复。今年1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1%,但环比仍下降15.1%。现在面临的形势是外部需求低迷,这可能不是短期问题,而会持续相当长时间。同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限制明显增多。
其次是刺激政策效应有可能减弱。虽然已开工和在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仍需要增加投入,投资还将保持较高增速,但由于去年投资基数较大和新开工项目减少,加之地方筹措配套资金比较困难,今年投资增速将会有所回落。刺激消费的政策效应也将有所减弱,加之去年消费增速处于历史高位,保持消费较快增长的难度也将加大。
第三是经济回升的内在动力仍显不足。
目前经济回升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民营投资增速虽然很快,但还不够活跃,潜力尚未充分发挥,新的经济增长点仍有待培育。
第四是经济回升还受到结构性因素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这些结构性矛盾在金融危机后,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使短期经济回升受到中长期结构性问题制约。
通胀无需过虑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的物价走势?
王一鸣:今年价格总水平总体上会呈稳中趋升态势,出现明显上升的可能性不大,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
首先从货币因素看,去年我国新增大量货币信贷,一般来说CPI与M1同比增速有较强的相关性,滞后期大约为6个月,去年货币信贷扩张较快是通胀压力增大的基础因素。当然由于消费品领域的产能过剩,通胀压力往往通过资产价格上涨释放。
第二是国际输入性因素。我国原油、铁矿石等资源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条件下,国际商品市场投机因素会加大。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就会明显表现出来。
第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对下游的传导。如果这些因素出现叠加效应,现实的通胀压力会明显增大。
但也应看到,当前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的通胀率都远高于我国。如印度为11.5%,俄罗斯为8.8%,巴西为4.2%。中国在经济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价格涨幅仍然较低。一般来说,新兴经济体出现5%以内的通胀率是可以接受的,无需过于担忧。
提高政策针对性灵活性
中国证券报:如何在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王一鸣:由于经济回升还不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现在不能改变,必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在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的情况下,还应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方面的难度很大。
财政政策方面,在保持政府投资适度增长和在建项目投资的同时,需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积极促进民间投资回升。要继续实施对家电和汽车消费的优惠政策,促进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积极财政政策有一个渐进转型的问题,随着形势好转,在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发债规模的同时,应加大支出结构调整,重点转向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领域。
货币政策方面,首先是合理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第二是要调整信贷结构,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中小企业的支持;第三是加大政策调控力度,适时适度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管理通胀预期;第四是防止资产价格泡沫,最重要的是降低杠杆率;第五是管理好国际收支平衡,避免“热钱”的大规模进出。
此外,今年要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需求结构调整方面,重点应在完善和丰富现有刺激消费政策的同时,加大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的力度。供给结构调整方面,应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着手,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培育,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韩晓东)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