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日本唯一成功的管理学大师”,以下是他对中国发展的一些看法。
中国人有点急躁
我在中国书店里看到一本书,叫《西方百部管理经典》,这么多内容,竟然可以浓缩至二百多页的篇幅。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就想在5年之内就掌握日本花了50年所学的东西,这正是中国打算做的。
管理是个连续反馈的过程,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试验,不断积累能力。如果你只是学习皮毛,然后匆匆忙忙采取行动.或者是让其他人来对组织进行改造,这简直就像人造孩子。中国的投资趋势是这样的:如果你赚了钱,政府会给你批地,让你发展壮大。5年后,你就成了开发商,地皮升值后,再高价卖出去获利。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于中国的经理人很难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
但专注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可口可乐公司专心做可口可乐,成为世界消费品领域的领先者。丰田专注于做汽车,成为日本利润最为丰厚的公司。进入一个行业,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如果你并不擅长做某事,但政府特许你做,那么你可能仍然做不好。
如果形势有所改变,比如让更多优秀的跨国公司进来,这些中国公司会垮掉。就像韩国那样,开放后,50%的韩国大厂都垮掉了。所以我给中国企业家的建议是,专注于某个小的领域.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强,这需要时间。
但这跟中国的文化不符。中国的文化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中国公司不会教给你太多东西,因为它们认为你待不长,可能随时走人。日本公司则认为你会终生服务于同一家公司,所以会教给你更多的东西。中国的家族企业,权力倾向于集中在家族内部。所以,中国企业很难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国内市场很大,中国企业能在国内取得成功。生产电视机可以成功,生产什么都能成功。但我认为这种模式不会长久。
降低成本有局限
中国的企业必须找到未来获利的来源.增强实力,而不仅仅是使成本更低。降低成本的同时。要努力做得更好。为了做得更好,你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秘诀,否则,别人很容易仿造,竞争的结果.就是被迫不断降价。
品牌非常重要,品牌是你能比竞争对手卖价更高的唯一手段。否则,中国制造的产品,只能采用贴牌的形式,比如,在沃尔玛超市、希尔斯百货销售的中国彩电。贴牌的方式是无法取得成功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资水平也会水涨船高。如果不涨工资,工会就会组织反抗,韩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货币升值,作为成本的工资上涨,你不可能永远依靠廉价劳动力取胜。现在,劳动力供给还很充裕,但总有一天,劳动力的需求会上去。当劳动力需求增加的时候,劳动者就成了消费者。劳动者成为消费者,这里的市场才会更有吸引力。
管理者必须要考虑,如果仅是靠劳动力优势维持生产成本的低廉,这样做会有两个问题:第一,国内市场的购买能力得不到增强;第二,这些企业会遭到拥有品牌和渠道的企业压榨。这些好产品在中国生产,但中国并没赚到钱,因为人人都能做。沃尔玛、希尔斯以及其他的品牌企业,充分利用中国低廉的生产成本,利润流向这些品牌企业.而不是中国企业。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