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炒令”颁布后村民并未打消“红证”升值期望
瑞安市划定的安置留地由农民自建自用,按农村集体用地性质处置,土地所有权转为国有,收益全部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这一政策的出台原本是希望为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生产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可当民间游资大量涌入后,返回地指标交易现象便与政策的初衷“南辕北辙”。
温州监管分局指出,此类现象进一步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泡沫”。2009年10月28日,瑞安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实施意见》,严禁村集体组织发放的指标“红证”上市流通,严禁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公职人员等参与返回地建房指标买卖;对不听劝阻的,有关部门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林西村房屋介绍所一位老板说:“返回地指标价格应声落下,介绍所门可罗雀。”
林姓村民透露:“我们坐了一回‘过山车’,部分心脏不好的村民则被气得住进医院”。
本报记者在瑞安调查采访时发现,虽然“红证”风波暂时被行政命令压住势头,不像以前那么火爆,但地下交易现象难以禁止。几家房屋介绍所的老板向记者透露,目前处于不温不火阶段,返回地指标价格在5000元/平方米左右。
据瑞安市一名房地产开发商透露,“红证”溢价交易包含有村民相互调剂行为与双方自愿买卖的市场行为。“若不破解征地制度及补偿机制不合理问题,村民会不可避免地进行返回地指标买卖”。
“红证”交易与买卖“小产权房”有本质上的差异。这位开发商表示,“红证”上分配的住房指标是正规设计单位设计出来的,结构、容积率、绿化与车库配套完全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只不过房子暂时没有建造起来,有点预售期房的味道。
上望街道林姓居民说:“即使现在打压住了交易现象,但房子建好后村民之间还是需要调剂的,不可能两户人家住在一个屋檐下。”
村中另一位在内蒙古做生意的林总则认为:“‘禁炒令’并没有宣布我们手中的‘红证’作废,等等看,说不定哪天政策解禁,价格又涨上去了。很多村民与我的想法一样。”
温州市有关部门建议瑞安市政府、商业银行,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严格落实“谁贷款,谁管到边、管到头”原则,区别对待游资投机与村民之间合理调剂行为。对投机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对调剂行为进行合理引导与有力监督。此外,瑞安市相关职能部门还应简化审批程序,加快返回地建房进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记者 李剑平)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