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金成为“幕后推手”
瑞安是浙南著名侨乡,现有海外侨胞、归侨侨眷20万多人,外汇收入曾处于全国前列。与此同时,20万瑞安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民间资金实力非常强大,居民之间相互调剂百万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正当市郊村民交易热火朝天时,国内某媒体刊发一条爆炸性新闻说,“当地300亿资金参与炒作,瑞安某银行专门设立4000亿元资金专供炒地,银行90%的资金可能被用于炒地”。
浙江银监局温州监管分局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炒作‘红证’并非区域特征,而是当前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充裕民间资金无序游走所形成的一种投机现象。”
实际上,瑞安市现有金融机构16家,截至2009年9月底,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53.02亿元,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558.24亿元,根本不存在当地某银行设立4000亿专项资金专供炒地的可能性。
从瑞安市去年9月末人民币贷款结构来看,工业、农业、商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分别占比47%、12%、2.59%、20.18%、15.71%,合计超过96%的贷款投向明确;其他类贷款3.99%,“不可能有90%的信贷资金流入炒地”。这位负责人说。
据温州监管分局调查,长期以来,瑞安市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市区土地供应量更加稀少。2007年以来,该市市区成功出让商品房建设用地仅5宗,不到全市出让地块的五分之一。瑞安商品房供应量一度出现逐年下降的现象,加之往年一些出让土地开发建设进度缓慢,建设周期过长,只有少数项目能对当期的市场供应。
这份调查报告指出,大量安置房、经济适用房长期以来未能落实到位,加剧了瑞安地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矛盾。
李总则见证了近几年来瑞安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化。2009年上半年,瑞安商品房买卖合同住宅均价16126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53%;当年2月到8月,多数商品房上涨超过50%,前不久新推出的几个商品楼盘每平方米价格均在2万元以上,最高已超过3万元。楼盘开盘时自己必须实施“三不能”策略,即“办公室不能去,手机不能开,家里不能回”,两三百套房子一周之内全部卖出。
一方面,当地居民对瑞安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充满乐观预期,另一方面是市郊返回地指标建房成本多在2000元至2500元,安置留地的村民为解决实际经济需求把“返回地指标”拿到房屋介绍所出售,有人确认购买签订协议后,前往卖家所持“红证”的颁发部门村委会加盖大红印章,确保以后的房子可以更名。当这片返回地最后建成房子领取房产证后,再由最初的卖房人将房子过户给最终的指标购买人。这让当地民间游资发现了“新大陆”,投机氛围陡增。
温州监管分局调查显示,温州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三者比例约为54∶18∶28,在瑞安自有资金及民间融资所占的比重更高。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向型产业主导的瑞安经济发展乏力,大量本应用于制造业等实体企业的经营资金开始涌入股市或房市。
据温州监管分局透露,2009年4月以来,部分投机者大肆炒作瑞安市东山、上望、莘塍三个城市中心区周边乡镇(街道)的“返回地指标”。当年初售价在4000元/平方米左右。经过炒卖后,一个指标售价最高可达170万元左右,上涨近3倍,而且短期内价格变动迅速,最热时一天一价。大多数买家只需支付10%~20%的定金,剩余部分资金可在半个月后付清,但在定金到期前,中间倒卖者为赚取差价已将指标几经易手。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