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的湿
到这里,人们也许会蓦然发现,所有湿的东西,都带有前现代色彩;所有湿的东西,又都指向后现代。这又是怎么回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干巴巴的。用启蒙运动的术语,这叫祛魅。工业化好比一台烘干机,将社会关系中一切带有人情味的东西烘干。西方商业的烘干过程,发生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个年代,即西方在急剧工业化中驱逐前现代湿性的阶段;中国商业的烘干过程,则发生在最近40年,人情味在市场经济中进一步被烘干,难怪学者从中提炼出“彻底的市场经济是无耻的”这类“干”货。
社会关系被烘干之后,商业中的个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个人就像被串在羊肉串上一样成了肉干儿。人们将社会关系的干肉串,美其名曰“原子式契约”。每个生命体,一旦脱离了肉干状态,就会惶惶不可终日,就好像羊肉离开了羊肉串状态,便不再像羊肉似的。活的东西,反而要将就死的东西。工业化在发挥出人的强大机械力的同时,也带来社会生活的麦当劳化,每一个活人,每一件活的事情,看起来都变得雷同、没有个性。工业化的商业,成了一场用个人反对个性的战争。
未来在本质上是湿乎乎的。用后现代的术语,叫返魅,就是把只属于人而不属于机械的东西,“招魂”回来。当人们把同质性像衣服一样脱掉时发现,人与人之间可以凭一种基于异质的魅力,相互吸引,相互组合。克鲁泡特金(Peter Kropotkin)将人这种本能称为互助,斯密称之为同情。在这种自然状态中,人与人心感灵通,但又不失个性。
在克雷.舍基的《未来是湿的》这本书中,则表现为DIGG、BBS、维基等各种本能互助而又生机勃勃的情况,其特点是人与人像日常生活那样联系,凭感情、缘分、兴趣快速聚散,而不是以契约的方式,干巴巴地待在一起。人们凭借互联网的湿性,在社会化的同时,又能保持活力、个性和创造力。商业因为变湿,而转向了与“中国制造”打价格战不同的方向——增值,如服务差异化、品种多样化、异质创造性。人们发现,同质化的个人是干的,异质性的个人是湿的。湿的商业,成为个性从个人手中夺回真我的战争。
商业变湿,并不是简单回到前现代,而是从现代进入到后现代。后现代是对前现代的否定之否定。同样是湿,后现代是将干(社会化)纳入自身(个性化)之内的湿。举例来说,阿里巴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从干上升到更高的湿的商业。传统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理解是干巴巴的,常常是从利润中拿出一部分搞慈善,经济与伦理是脱节的。阿里巴巴却强调将企业社会责任内生进入商业模式。对阿里巴巴来讲,商业生态系统既是干的,也是湿的。对公司上下游的生态系统负责,既是尽社会责任,更是做生意。在这里,湿的伦理与干的经济是一体的。能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互联网的存在,这是不同于前现代浙商、晋商、徽商的地方。也可以说,责任诚信之网,在更高层面上复归到了东方商业的湿传统,而不是简单回到过去。同样强调社会网络,前现代以人的自然力量为联系基础,后现代以人的信息力量为联系基础。在湿的商业中,网络化比工业时代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干的方式能实现的社会化,它都能实现;干的方式不能实现的个性化,它也能实现。因此,湿的商业可以成为更高的商业文明。
数字化生存即是湿乎乎生存
科学主义是干巴巴的,生态和人文主义是湿乎乎的。数字化生存,今天要从湿乎乎生存这个角度被重新理解。未来是湿的,对于人来说,意味着人人时代的到来。人人是一个个具体的、感性的、当下的、多元化的人;他们之间的组织是一种基于话语的、临时的、短期的、当下的湿乎乎的组合。四年才对话一次的长期契约,摩擦力已显得过大;而人人时代湿乎乎的润滑关系,正因趋向零磨擦而显示出制度优越性。
博客、DIGG、BBS、维基、搜索引擎……它们只是技术,关键是它们象征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变。在云计算中,人与人之间恢复了部落社会才有的湿乎乎的关系——充满人情、关注意义、回到现象、重视具体、尊崇个性、选择自由——又称再部落化。中国人把社会关系上的湿,叫做“仁”,说的就是小的SNS,聚成越来越大的SNS这样一种低摩擦力的网络化生存方式。
西方工业理性在带来伟大进步的同时,正越来越多地把它的负面因素暴露出来。它把人性中的洪水制服了,却又带来了人性的沙漠。物极必反,未来需要用湿来中和:让未来多一点绿色,让未来多一分潮湿。所谓商业,也是这样。当人们在哥本哈根争吵不休、难下定论的时候,和平长入生态和人心的智慧网络,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未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打湿了。
(《未来是湿的》,【美】舍基著,胡泳、沈满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5月出版)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