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电气领域,施耐德的对手不仅仅是西门子这样的国际公司,还要与来自国内的低端产品竞争。而渠道是大家竞争的主要领域,对分销商的管理不到位,服务做不好,就等于把自己的渠道拱手让给了对手。“这就要求我们做物流的必须时刻站在‘潮头’,有永远当第一的精神”。
王淑梅认为,物流发展的根本来自于客户需求的拉动,所以她时常在思考,真正能给客户提供怎样的物流服务。“我就跟我们的物流人员讲,我们干的其实就是服务,只是比起专门的服务部门,服务对象有所不同。”王淑梅说。这种想法的形成源自于她之前的工作经历和对物流的理解。
管理之道
10年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平稳发展,但王淑梅始终不敢有丝毫松懈。
前两天,由于时间紧急,王淑梅还自己起草合同,并翻译成英文给法国人的老板。“如果没有一定的合同法基础,根本不可能做出”。早在1998年新《合同法》出台的时候,她就去参加了培训。一直以来,她都很注意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的成长,说不定哪天,你的知识就会被用上”。
现在身为运营总监的王淑梅,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对人的管理上。“如何把公司的正常运转下放到每一个小单元,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
跟原来设定流程的考评一样,对每个员工的不同职责,都有一个岗位职责描述,同时还会有一个考评标准。王淑梅认为,考察每个岗位的定位,只要抓住其中的几个点就可以了,“太多的评估就等于没有评估”。
现在施耐德北京物流中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给各地的分销商做培训。除了照顾到各地的地区差异外,身在跨国公司的她,还须照顾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要求非常多元化。但已在外企呆了12年的王淑梅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风格,“我很认同中国的中庸之道,在很多时候,走直线不见得是最好的路径,走弯路不见得是最长的路径。”
面对难题,王淑梅学会了沉稳,并努力保持着阳光般的心态。
今年,施耐德电气在上海成立了研发中心,这就意味着公司产品的生命周期将越来越短,新产品的增加使仓储、物料需要的资金比例越来越大,这给物流中心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王淑梅认为,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运作规范,理顺了关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现在,王淑梅的主要工作基本都集中在内部的协调工作上。同时,根据国家政策以及公司政策的变化,为公司未来三五年的战略计划做准备。
公司的变化也让王淑梅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我了解在每一部分中什么工作是需要抓的,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们每天遇到的挑战都是不一样的,需要去判断。”不仅如此,公司在调整的时候还需要她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王淑梅对此也充满了信心。
王淑梅的历程:
1986年-1989年,上海沪东船厂
1989年-1993年,天津合成洗涤剂厂设备科
1993年-1996年,天津汉高洗涤剂有限公司销售部
1996年-2000年,施耐德天津合资厂梅兰日兰(TSDF)销售部,从事信用管理、物流以及分销商管理
2000年-2001年,施耐德电气,分销商管理
2001年6月至今,施耐德电气北京物流中心任运营总监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