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7日电(记者杨骏 黄堃)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也会犯错?答案是肯定的。
1月20日该组织正式承认,其2007年发表的气候变化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存在重大“失误”,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的结论严重违背事实。而这一错误起先是由17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一篇报道揭露出来的。
据该报道,有关喜马拉雅冰川问题,IPCC的结论并非出自自己的研究,而是以《新科学家》杂志1999年刊登的一篇报道为基础。然而,该报道的作者皮尔斯承认,他当时是通过电话采访完成了那篇报道,采访对象是印度冰川学家赛义德·哈斯南。而哈斯南则公开表示,他的有关主张“纯属猜测”,没有得到任何正式研究支持。
批评人士指出,IPCC引用的错误数据比之前的数据提前了好几百年。而实际情况则是喜马拉雅冰川的消融速度与其他冰川基本一致。
IPCC犯错事件不断发酵,对它的非议连日来也频频出现在世界各国的报端。因为IPCC的信誉就在于它一向保持严谨和缜密,因此全球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时,都以IPCC报告的结论为依据。现在,事关各国乃至全球重大决策的报告都出了错,IPCC的信誉大受打击。
有专家指出,IPCC之所以承受空前压力,是它的评估报告一直被神化的结果。由于全球有近3000名科学家参与撰写报告,报告审核过程也非常严格,它被人们认为是不可能出错的金科玉律。由于在促进环保等方面的贡献,IPCC还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更把人们对该机构及其报告的信任推向了极致。本次IPCC报告出错事件,倒给了人们客观看待IPCC的机会。
必须承认,IPCC报告凝聚了国际主流共识:地球正在变暖。这一大的判断得到大多数科学家的支持。它的报告对于督促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等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有专家指出,国际上出现了一种倾向,认为对IPCC报告某些内容提出质疑,就是否定全球变暖,就是否定科学,这使得许多有不同声音的科学家的观点被压制。一个本来比较科学的报告,成为学术压制工具,这本不完全是IPCC的错,但却是学术界的悲哀。报告不容置疑、对不同意见“上纲上线”,这样的学术舆论环境,使众多有其他意见的科学家不敢发声,IPCC失去了不少纠正错误或修正数据的机会。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