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在政协会议上说“政府不会用行政手段打压高房价”,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郭金龙是这样阐述他这番话的:房价较低的时候,政府不托市;房价较高的时候,政府也不压市,政府只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因为北京市政府对住房市场的看法是“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而高端的商品房价格要由市场去调节。郭金龙还进一步细化了“低端有保障”这一理念:“要用两个50%来取信于民,来提供一个好的市场预期”,即今年住宅供应土地的50%以上用于保障房、竣工的保障房面积不低于50%。(1月25日《北京青年报》)
我看了一下新闻后面的网友留言,很多人觉得郭金龙的“不打压高房价”难以理解,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房价这么高,已经完全偏离正常的市场轨道,政府必须出手干预。网友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说实话,我倒是很赞同郭金龙市长的楼市调控理念——— 政府对高房价要有所作为,但关键是怎么作为,如果一味靠短期的行政手段打压,很可能把调控搞成“空调”,以往的很多例子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认为,北京市政府对楼市“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的这一看法,找准了楼市调控的脉搏所在,如能坚持下去,多赢的楼市可以期待。
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在于房改后所有民众被一下子推到市场面前,不管买得起还是买不起,都成为了“特刚需”。现在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保障房供应,但在土地财政的刺激下,很多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把土地卖给开发商,保障房的供应量却一直上不去,在很多地方,经适房和廉租房甚至连年度建设计划都完不成。郭金龙说北京今年将有一半的住宅供应土地用于建保障房,可谓是地方政府走出土地财政迷局的重要一步。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保障房供应量上去了,商品房“特刚需”必然大幅下降,高房价就被抽掉了支柱。所以,我觉得郭金龙市长说得很对,高房价的确不需要打压,政府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从土地财政中抽身,不折不扣地落实保障房供应计划,高房价自己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可以“不压而降”。
房价问题现在很是纠结,高房价更是搞得民怨四起,一些地方政府面对高房价时,往往就慌了手脚,很多时候就跟庸医一样,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这些地方政府一方面固然不愿意舍弃土地财政,另一方面确实也没什么经验。北京市政府提出的“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持、低端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比较合理的调控理念,以市场化的手段来尽政府责任,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更长效,也才有可能不再让调控再次成为“空调”。
“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这样的楼市发展理念在新加坡等地早已结出了累累硕果,我们的地方政府要做的,只是回归常识而已。夹杂着舆论激情打压的临时行政手段,也许能够舒缓一时的民怨,但对于楼市格局的根本改变却毫无益处。当然,作为全国楼市风向标的北京,如果郭金龙市长还能清楚告诉大家怎样走出土地财政,那就更好了。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