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杨主任,有一个细节,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每次陈光标号召人们捐款的时候,他总是用企业家陈光标,似乎没有见到过他用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的身份号召捐款,您觉得这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他用副会长的身份要求大家响应他的呼吁的话,您觉得响应者还会这么多吗?
杨团:
他本人身份就是企业家,作为江苏省慈善总会副会长只不过是兼职。
主持人:
但是他做的慈善事业。
杨团:
他做慈善事业,他用他企业家的身份去做捐款,我以为这是最妥当的,因为这毕竟是他本身最主要的身份,至于兼职是为慈善事业做一点贡献,我相信他给慈善省慈善会一定也有不小的捐款。
主持人:
杨主任,您说陈光标振臂一呼应者众,还是说我们体制内的这些慈善组织振臂一呼响应者众?
杨团:
显然是前者,已经看到了这个现象。
主持人:
什么原因导致?您刚才说到一个信任问题,那为什么我们信任一个企业家呢?
杨团:
我以为这是我们慈善发展的初期阶段,在慈善发展的初期阶段的时候,我们一般更多的相信公民个人的高尚道德品质,所以像陈光标在地震当中所做出的这样一个常人很难做出来的壮举,不是一般的带着什么吃的、喝的和资金,而是一下子120个工人、60台车,他非常明白他到前线做什么。
主持人:
信任建立在他这个人品德的基础之上。
杨团:
这个人有远见卓识,在抗震当中,今天想起来,他当时做的决策都是很了不起。
主持人:
他的远见卓识是什么呢?
杨团:
他的远见卓识,知道前线需要什么,知道一线应该需要我去给他贡献什么,他就去做什么。
主持人:
他的远见卓识是否体现在他为了以后能够更好地做慈善事业,把慈善事业做大这一点上。
杨团:
我以为现在所谓有人说他作秀、高调就是这个,当他觉得慈善默默无闻地去做,不能使得更多的人了解慈善、参与慈善,那是不利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他就这样高调地去做,其实他高调地去做,是在树立透明、公开的道德地标,所以就这一点上讲,他也是有思想、有目标的。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