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月25日电(刘志杰、张爽)他由红薯破题,发明了“方便粉丝”,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粉丝只能煮着吃的习惯,填补了世界方便粉丝的空白。
这一创举使红薯增值40多倍,带动60万薯农脱贫致富。
这个“10年磨一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光友。
“干别人不敢干、不想干的事,干别人不相信能成功的事”
1992年秋天,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时任三台县建设区科技副区长的邹光友看到农民收获的红薯卖不上价钱,决定“下海”搞红薯粉丝加工,让当地红薯有个出路。
当地传统红薯粉丝粗糙、糖分高。邹光友搞的是除掉糖分和杂质的“精白粉丝”。他只拿得出500元,又借来5000元,生产出两卡车“精白粉丝”。可当地人只认黑乎乎的传统粉丝,认为“精白粉丝”是假货。
邹光友蹬着三轮车,顶着腊月的风寒,满街转悠也找不到买主。他就一个一个餐馆走,让大家先吃后买。春节前后,5吨“精白粉丝”全卖掉了,还上借款,还赚了5000元。
由传统粉丝到“精白粉丝”,邹光友称为粉“第一次革命”。他由此生发的人生体会是:“干别人不敢干、不想干的事,干别人不相信能成功的事”。
“感恩他人他感恩,成功心态万事成”
“精白粉丝”走俏之后,邹光友又开始琢磨,能否像“方便面”那样,做成“方便粉丝”?
从1993年春节后一直到1997年,他不断研究、试验,先后解决了含油量高、真空包装、保鲜、配料等技术难题,终于搞出了开水一泡就能吃的“方便粉丝”。
1998年,光友方便粉丝万吨生产线投产,实现机械化、规模化生产。“方便粉丝”市场价高于“方便面”50%,仍然供不应求。
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司加农户”方式,光友薯业在各地建立薯类加工点900多个,联系了全国60多万家薯区农户;通过科技推广使红薯亩产由10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为薯区增加产值3亿多元。
由“精白粉丝”到“方便粉丝”,是粉丝产业最重大的一次技术进步,邹光友称为粉丝“第二次革命”。他由此生发的人生体会是:“感恩他人他感恩,成功心态万事成”。
责任编辑:cpr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