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美的高层思索转型具体问题时,2009年初,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对外宣称,海尔将从制造型企业转型为营销型企业。海尔要脱手大部分生产业务,以削减成本并加快为客户提供服务和对市场趋势作出快速反应。海尔的下一步战略将是进行更多外包。张瑞敏认为,白电行业的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来推动,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业务模式。
此后,美的转型步伐也在加紧。
转型:和海尔不同的路
美的集团将向哪种商业模式迈进,会选择海尔集团的“去制造化”转型之路吗?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的走“去制造化”之路的可能性不大。
一位熟悉美的的家电专家认为,美的原有的商业模式是产业链一体化。产业链一体化是国内家电企业典型的商业模式,指的是企业涵盖了从产品的设计、生产到销售所有流程服务。产业链一体化的国内企业为节省成本,将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到公司内。在市场成长初期,企业在大规模下形成的低成本优势明显。而一旦到了后期,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将面临利润被摊薄的风险。有着中国制造企业典型成长印记的美的,其早期发展之路就是利用收购使得集团短期内规模倍增。目前,美的集团还处于对其收购的小天鹅、荣事达等几个企业和品牌的深度整合中。在其规模化内部整合阶段提出“去制造化”的可能性不太大。
此外,海尔“去制造化”之路是建立在其白电利润高于行业的基础上。以空调为例,海尔空调的利润要高于市场占有率第一、第二的格力和美的。此外,海尔的“去制造化”模式本身也受到质疑。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成本优势是国内家电企业的最大利器。从利润单薄的国内家电产业链中抽取部分利润分给专职制造的代工厂的可行性不大。
“海尔的模式不一定适合美的。”黄晓明称,美的正在找寻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
从各方面因素看,美的此次转型公司将保持基本构架不变下加大精益化。
黄晓明称,公司将改变原有的粗放式为精益式发展模式,在公司的技术创新、品牌经营、国际化、管控模式以及未来价值平台上做转型突破。在美的内部论坛——“美的社区”里,一位员工称,“美的应该提高大规模制造的成本控制。”
这看似更适合现阶段的美的。
“战略转型的模式要和企业发展阶段和本身切合。”一位美的集团高层坦言,公司并不想把战略转型复杂化,“美的只是在找寻适合自己的路而已。”
责任编辑:cpr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