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经济增长出乎预料的好说明了什么?
【答】中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取得了振奋人心的业绩——一开始时确实海内外很多人都不理解中央政府用内地和农村的投资“扩张”来解决危机所带来的沿海城市投资“过剩”的问题,人们持怀疑的态度居多。但是今天市场信心提振,银行没有惜贷,宏观经济指标整体康复的业绩,确实得归功于去年年底所启动的、政府及时的一系列的救市政策。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经济指标“靓丽”的特征实际上是“输血型”经济复苏的典型反映:政府4万亿刺激经济的方案和资金的流向带来了内地和农村增长快于危机前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东部沿海城市的增长,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固定投资明显在政府的推动下快于第二产业。所以,2010年我们艰巨的任务是怎样把这一大好的形势保持住,怎样将输血型的经济复苏转变为造血型的经济发展,这需要我们作更大的努力!
【问】物价指数CPI和PPI双双转正这又说明了什么?
【答】这是经济复苏的价格信号!尤其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复苏的价格机制面前,会产生自发寻找市场投资的动机。目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就出现了很多靠其价格上涨来赚钱的企业大军。所以,适度的价格上涨是有利于造血功能的发挥。但是,另一方面,再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的现象结合在一起看,这又反映出了输血型经济所带来的流动性过剩的后遗症——由于政府"铁公基"投资项目的周期长和收益有限,民营经济的增长活力如果在其中也不能够有效发挥的话,那么,必然会造成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转化的问题。这里面当然也有我们自身需要解决、而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制度和结构性问题。所以,怎样成功退市又是一个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攻坚战。另外,今天我们还要重视07年下半年和08年上半年经历过的输入型通胀问题,目前中国的PPI转正结果中,外国市场要素价格的上涨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关注PPI上涨的势头,关注它对最终产品价格或CPI指数的传导作用,在关注中国经济复苏的同时,又要防止外国投机资本绑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来搭中国经济速度加快的便车现象。
【问】货币增速过快怎样解决?
【答】这里面有至少两个环节:一是货币政策导向。它关系到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货币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价格指标转正打开了通胀上升的通道。关注资产泡沫和通胀风险又需要货币政策谨慎实施。所以,针对性灵活性成为货币政策在新一年中会不断调整的解释。就现在是否加息的问题,我想并不会仅仅因为银行体系出现了“负利率”,央行就会立刻加息来纠正负利率的现象,事实上,中国经济经历过很多次没有加息的负利率时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政府一方面在收缩资本市场中过度的流动性,从而使资本市场积累的风险能够有效的释放,以保证产业资本能够安心在实业领域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能宽容负利率的状态,引导消费者主动将没有利益可得的“储蓄”转变成大家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消费”(而过度集中在对“住行消费”的依赖上,虽然它们产业链也较长,经济刺激的效果明显,但可能会带来无法忽略的社会治理成本的增加和贫富分化问题的更加恶化以致最终这样的刺激消费政策无法持续下去,甚至还会带来泡沫崩溃后更加严峻的经济衰退的后果)。如果不加息能有健康消费增长这样的效果,当然政府并不会像市场预期那样在美国加息之前匆忙加息。但是,不排除负利率时代资本市场的泡沫反而越来越厉害,这样政府就会在美国加息之前不得不率先调整我们的利率水平。另一个问题是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这里面存在中央、地方和银行金融机构博弈的问题,它会带来一个非效率结果,这是中央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但如何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处理好各方利益和义务关系,也是未来我们国家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问】中国未来增长的动力靠什么?
【答】暂时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一是市场主导的“做强”路线,二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创新与结构调整”的“质变”路线,无论哪一条路线都不应该在乎经济增长的数字,而是应该重视挖掘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质量应该体现在活力中,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比如光伏电池开发仅仅局限在其中一块高能耗的生产环节中,而且也缺乏市场的竞争力,那么这样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缺乏市场活力的)!从12月份中国出口增长的速度来看,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欧美消费结构转向价廉物美的时候,反映出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充分的竞争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倡导自由贸易理念,鼓励民营经济面向国际市场的做法,既有利于保证国内的就业水平,也有利于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中的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推动本国整体企业的生产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改善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有未雨绸缪的战略思路,当世界经济正在形成一个新的趋势,比如,我们已经看到,新能源、碳排放、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问题中,各国的利益和权力、义务都交杂在一起,如果在这方面,我们没有自己的实力和话语权,那么,中国经济这样庞大的规模体就会走得非常被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要给积极主动地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创新类的中小企业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最后,我们要打破行政和行业垄断,提高市场有序竞争的效率,最近“三网合一”的举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解决了省市之间、部门之间利益分配和义务分担的“扯皮”问题,从而释放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大好空间。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借助这一制度创新的进步,一定会迎来中国产业结构的自发性优化和调整,也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和技术创新的动力,只要政府在这一“增量”业务的发展上,充分扶持民营企业的市场参与,那么,中国经济的活力就一定会在新的发展机会中不断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也一定会变得日益完善和具有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cpr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