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消费“文化”
家住河北经贸大学家属院的潘女士喜爱看书,平时下班路过图书大厦总爱进去逛逛,想挑几本好书带回家,但常常是进去不到一个小时就遭遇闭店“轰人”。潘女士为此很是郁闷:“偌大一个书城,为什么不能延迟一下关门时间呢?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来说,除了双休日,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时间出来买书啊!”
与潘女士有着相同经历的市民恐怕不在少数。因为采访时听到最多的声音是: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石家庄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其政治经济地位似乎不符,而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文化夜生活相对贫乏;相比起同样是省会城市的长沙,石家庄既没有一个天天有演出的高档演艺中心,也缺少能让市民在茶余饭后乐上一乐的大众文化消费场所,甚至连晚上买书都找不到一个好去处。
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图书经营公司营销经理赵雅珺这样回答我们的提问:省会市民的文化消费习惯还没有养成。早在2001年的时候,图书大厦就曾经尝试过开展“文化夜市”活动,夏季的营业时间一度延长至晚上9时,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到晚上七八时就没什么顾客了,而晚上开店的成本高、人力不足,这样一来,我们最后只能取消这个活动。”
而一家大型超市的张经理面对我们的采访却是另一种口径:近年来,我们的营业时间正在逐步延长,在我们的主动引导下,市民的消费习惯在改变,有时晚上临闭店时仍有顾客进门。
毕业于北京某高校的小尚去年在石家庄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收入不算低的他却常常在闲暇时间犯愁,不知道该去哪儿打发时间。小尚说,原来在学校的时候,他经常和同学一起去酒吧看乐队演出、去小剧场看话剧或者去参观各种各样的美术展、雕塑展、摄影展,“为什么石家庄就找不到这样的文化消费场所?”
据媒体调查显示,目前,80后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消费主力军,文化消费市场亦如此。这些年轻人不仅是城市财富的创造者,也是城市中最具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人群,文化消费市场若要培育和发展,不应该把他们忽略掉。
采访中我们发现,许多如小尚一样的年轻人在省会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休闲场所,这座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显得有点“没后劲儿”。小尚还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梆子戏、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消费市场趋于固定,或者说消费习惯培养周期较长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能进一步开拓更富潜力的新兴文化消费市场?
采访感言:尽管文化消费场所与商场和超市有别,但却同样面临着“夜间开店”的问题。随着省会市民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文化消费习惯也有其培养的潜力和空间,而商家是否主动营造良好的夜间文化消费氛围是一个首要前提。
石家庄找不到一个如北京798艺术区、深圳22艺术区这样现代艺术气息浓厚的艺术社区或展览中心;几乎见不到如“广州三年展”、“大声展”这样展示创作自由的艺术展览;更见不到像深圳中心书城里24小时敞开的书店……这些现代艺术载体和文化消费场所的缺失,不仅不利于一个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也不利于市民文化素质的培养,但要开发有潜力的新兴文化消费市场,城市管理者也不能缺位。
责任编辑:cprpw